1. 首页 > 12属相 > 文章页面

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一定要出家

弘一法师李叔同 出家之前居然这么 狂野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和李叔同的八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一定要出家以及李叔同的八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李叔同故事文集二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一定要出家李叔同故事文集二

相见恨晚,忆往昔如梦

执着时是惊才绝艳的李叔同,放下后是弘一法师

人间的缘分,也真是奇妙得很。谁人皆是天涯飘零客,在苍茫的旷野中如蒲公英一般,风起时,便游弋四方;风停时,便在落脚之地暂且休憩。

“大南门附近,有一座草堂,是为城南草堂。草堂之北是青龙桥,岸边垂着杨柳,每逢孟春,翠绿如蓝,随风而舞。春草绵延而去,野花葳蕤摇曳。东面即是黄浦,江上帆樯来往,热闹非凡。房子旁侧有小浜缓缓淌过,浜上横跨一座苍古的金洞桥,桥畔的那两棵合抱粗的大柳树,想必有些年头了。庭院中栽植的多是李叔同不曾见过的江南植物,四季常青,花开时,幽香满院,花落时,风雅不减。草堂置于闹市之中,却又如空谷幽兰般,独处于喧哗之外,自有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气韵。

李叔同第一次来此地时,便深深为之迷恋,仿佛啜饮了佳酿般,醺醺然中竟以为这座草堂是为他而生的。自然,震惊的并不仅仅是他,草堂的主人更是喜出望外。许幻园看着走进庭院的李叔同,戴着丝绒碗帽,帽子正中缀着一方白玉,身穿曲襟背心,花缎袍子。丝缎衬得肌肤堪比女子,眉目流盼间宛如月映深潭般熠熠生光。他的头抬得高高的,更有一种不染俗尘的遗世独立气质。许幻园不由得为之折服,心生相见恨晚之感。

他在华亭中站定,与许幻园寒暄。两人心照不宣,许幻园喜欢李叔同满腹的才情,更羡慕他于喧嚣世界中,那份气定神闲的姿态。李叔同则羡慕许幻园有一个红袖添香的妻子——宋贞,夫妻二人闲居在草堂的天籁阁中,如神仙眷侣般将生活过得如一首雅致的小诗。兴致来时,两人续写《红楼梦》,不知不觉中,竟铺衍出了八种结局,分别为《复梦》《补梦》《后梦》《绮梦》《重梦》《演梦》等。故而,这座草堂又有“八红楼”之称。而自己的妻子俞氏,只知做些缝缝补补的家常事,至于文人间的雅事,她不懂,也没有机会懂。

一切皆是天意,违背不得,执拗无用,唯有顺着既定的路途跋涉,方才看得到未来。李叔同走进这座城南草堂,亦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喝茶谈古今,煮酒论诗词,想必再也没有比这更惬意更风雅的事情了。

其实,在李叔同来上海前一年,城南文社便已在许幻园的城南草堂中成立。宝山名士袁希濂、江阴书家张小楼、江湾儒医蔡小香,无一不是喜好摆弄丹青之人,时常聚在一起泼墨文章。文社每月会课一次,切磋诗文辞章,且出资悬赏征文,以添雅趣。

那一日午后,李叔同正用茶点时,有意无意中翻了翻当日的报纸,右下角那则城南文社的悬赏征文点亮了他的眼睛。纵然这是个私人文社,亦是崭露头角的机会。于是他便遣人拿来笔墨,略加思索,便遵循征文要求做好了一首格式规范、文辞缛丽的诗歌。斟酌再三后,他又替换掉第二句中的一字,使整首诗读起来既有严谨之感,又不乏灵动之韵。

俞氏端来糕点时,见他白皙的面颊上又因喜悦添了一层红润,就像洁白之云染上了夕阳之光。她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于她而言,相较于丈夫的门第,丈夫的才情更让他倾心。这一次,她与往日一样,并没有过多过问李叔同因何而喜,而李叔同也并未向她吐露只言片语,只是以温暖的笑意回应她内心的追问。

寄出的征文,好似黑夜中的航船猛然寻到了对岸的灯塔,竟连续三次名列榜首。这让许幻园大为惊异,亲自致信邀他加入文社。

上海的冬天,不似北方之冬那般执拗的寒彻,但从黄浦江吹来的风中,还是有着侵入骨髓的力量。街上的路人,三三两两,裹着棉布衣瑟缩而行,脚步越来越快,到最后竟忍不住小跑起来,以便早点回家避避寒风,烤烤炉火。然而,李叔同坐在黄包车里,第一次觉得在大上海寻到了自己的存在。冬日的阳光本是微弱的,而他仿佛沐浴在热情、炽烈的骄阳中。一切皆随他的心动而富有魅力。

当他走进城南草堂时,袁希濂、张小楼、蔡小香以及其他文朋诗友早已坐定。他与大家寒暄一番后,即走向为他预留的空位上。会课由儒生张蒲友主持出题,并阅卷评定等级。课题分为文题与诗赋小课,前者须当日完成,后者则三日交卷。李叔同将这次入社作诗,当作一场才情的华丽演出。这是命运对他的考验,若是胜了,他就是经纶满腹的翩翩佳公子;若是负了,他就只得做人们眼中避难的庶出之子。于是,他激情澎湃,迫不及待而又格外矜持地想要在聚光灯下,用丹青泼墨出赢得满堂彩的折子戏。

此次文题是“朱子之学出于延平,主静之旨与延平异又与濂溪异,试详其说”,这算得上大观园的戏台,他准备好一切只待粉墨登场。稍加思索之后,他执笔在砚台中蘸好墨,挥手书写,淋漓而尽,顷刻之时,文章便成。王孝廉与众人看过之后,无不为其丰富畅达的文思,极速快当的成文之速惊叹。

冬天,风一日比一日寒,清晨时甚至能看到橱窗中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李叔同的下午茶点也由庭院挪到了书房中。在这场文采之戏中,他全情投入,诗赋小课为《拟宋玉小言赋》。在李叔同的认识中,宋玉之美,美到让登徒子这般人嫉妒;宋玉之才,惹得君王欢喜不已。于是,李叔同在作这篇赋时,格式规范而严谨,辞采华美而缛丽,铺陈淋漓而充沛,无一字可删改,无一字可增添,是为极致。

三日后,王孝廉阅完所有文社成员的诗赋后,手执毫笔在李叔同之卷上写下“写作俱佳,名列第一”八字。

戏曲演毕,掌声如潮,赞赏如浪,他终究是胜了。在这个陌生的大上海,上层名流中都知晓李家三少爷,有着秀丽干净的容貌,有着吟诗作赋的才情,有着风流儒雅的风度。更重要的是,在消遣与享受中,他赢得了能与自己过招的知己。

多年以后,李叔同与他的弟子丰子恺提起在上海的时光,仍不无留恋地说:“我从二十岁到二十六岁之间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于他而言,幸福之定义,即是寻到了真正的自己,做内心想做的事。

天涯五友

卜邻里距离城南草堂并不远,不过几分钟的车程。许幻园夫妇因钦羡于李叔同的才情与气质,便向其发出携妻眷搬来草堂同住的邀请。李叔同向来听母亲的,归家之后便向王凤玲说了此事。王凤玲也觉得卜邻太过冷清,孤零零的,好似跌进了无人的山谷。于是,李叔同一家便从租来的宅子里迁出,住进了城南草堂这座大观园。

草堂客厅左临的书房,便是李叔同的居所。客厅正中挂着一块名为“醾纨阁”的匾额。许幻园见右侧的书房尚缺一匾,便效仿名流自题斋名堂号的做法,乘兴写了“李庐”二字以赠。自此李叔同便有了“醾纨阁”“李庐”之室名,以及“醾纨阁主”“李庐主人”等新的别号。

烛光摇曳,觥筹交错,吟诗唱和,这画一般的景致,诗一般的快意人生,当只存在于诗词的字里行间,殊不知李叔同竟真如贾宝玉一般,将最虚幻繁华的梦境,嫁接到了最真切的现实中。

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

文采风流合倾慕,闭户著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

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李叔同情不自禁作了这首《清平乐·赠许幻园》。篱畔菊花,颇有陶潜乐居山林的兴致;岭头梅花,自有林和靖于月黄昏之时静嗅暗香的雅趣。

人间的缘分,也真是奇妙得很。谁人皆是天涯飘零客,在苍茫的旷野中如蒲公英一般,风起时,便游弋四方;风停时,便在落脚之地暂且休憩。此生相遇且相知,算得上天赐的恩惠。许幻园与李叔同本各有各的江湖,此时却同居一舍,朝夕相对,以诗为乐,以酒助兴。

每日看着两人在庭院中醺醺然醉倒在诗词中,许幻园的夫人宋贞便免不了在风雅的唱和中,温婉地添上一笔叮咛与嘱托。“研前写画身犹壮,莫为繁华失本真。”李叔同看到这句“莫为繁华失本真”时,先是一怔,眼下的繁华究竟是真是幻,是实是虚,又或者这本就是一个咿咿呀呀唱着的戏园子,辨不出真幻虚实。随即李叔同抿嘴一笑,人生不过短短几十载,有几人幸运如自己,可以如俞伯牙遇到钟子期那般,得以与许幻园相识。故而,李叔同以诗作答:“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曹公说得实在是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人生如戏,真真假假,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世间究竟有无天之涯,海之角,谁都无法说得清,道得明。或许,天涯海

角不过是一种形容,一种感触,身在此岸,彼岸便是天涯海角。如此说起来,每个人皆是人间的过客,不曾带来什么,也无法带走什么。行走在路上的人,难免会邂逅飘零的同类,以相互取暖,抵御雨雪风霜。

那一日午后,袁希濂、张小楼、蔡小香三人又提着酒肉而至,许幻园与李叔同脸带笑意忙从客厅迎出来。佳酿伴着诗香,唱和伴着谈笑,光阴就这样一寸寸溜走。天色就如砚台中的墨,由淡而浓。新月攀上树梢,清浅之塘横斜着梅花疏影,风过竹林飒飒而响,甚为惬意。

月色浓,醉意浓,也不知是谁提议说,五人何不结为“天涯五友”。此言一出,人人皆拍手赞同。日后回忆起来,李叔同总觉得那段日子好像是一朵开不败的紫罗兰,时时散发着浓烈而不甜腻的香味。”

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什么一定要出家

弘一法师,也就是民国著名的文艺家李叔同,1918年,李叔同削发为僧,震惊了民国文坛。林语堂曾说,“这个遗世而独立的人,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了红尘之外去了。”

iknow-pic.cdn.bcebos/cefc1e178a82b9019c8cd4fb788da9773812efd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震动呢?因为李叔同怎么看都不是能够出家的人。

李叔同,1880年出生在天津,他家算是天津的巨富,五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十几岁家庭变故,和母亲搬到上海生活,他家在上海有钱庄,所以早年生活相当阔绰,加上个人有颇有才学,不久就成了上海滩的风流公子。

我们熟知的那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就是他写的这首歌,这分明是一个深情款款、才气纵横的人。

李叔同在民国那个时代,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不仅擅长中国古典诗文、书法、金石篆刻、还有西洋的绘画、音乐、话剧、他都领风气之先,几乎每一样都做到了极致。

这样的风流才子突然出家,过上了“青灯黄卷伴古佛”的生活,让当时的人是无比的惊讶的。

iknow-pic.cdn.bcebos/32fa828ba61ea8d3783063cc9c0a304e241f58e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那么为什么李叔同一定要出家呢?众说纷纭,无外乎三个解释。

第一种说法,是他因为家境逐渐破败,心灰意懒,走投无路才出家,但是这个说法在当时的李叔同身上显然不妥,李家的钱庄生意是逐渐越来越不行了,但李叔同在从日本留学归来已经成名,随手写一幅字,画一幅画,生计是没有什么什么问题的,李叔同也肯定不是像当时一般的穷苦大众因为生活和物质上的问题才出家的。

iknow-pic.cdn.bcebos/6609c93d70cf3bc70c12da24da00baa1cc112ae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第二种说法,说李叔同的儒家理想破产,对辛亥革命之后的现实失望,才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李叔同出家后做了很多爱国护生的事迹,从未间断,这种入世的精神很多儒学者都未必做得到,怎么能说是理想破灭,厌恶现实而出家呢!

第三种说法,是李叔同的学生,著名漫画家丰子恺说的,他说,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层是物质生活,一般人停留于此,第二层是审美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李叔同是抛弃了物质生活和审美生活,直入顶层去追求灵魂生活去了。这个解释对于佛教徒来说很容易理解,也会觉得很圆满。但是,普罗大众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隔膜,但这个是相对靠谱的。

另一种解释是,从八字命理上来看弘一大师(李叔同)为何出家:

弘一大师八字:

庚辰丙戌乙酉庚辰

大运: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七岁起运)

典型杂气化气,又弃命从杀的格局,乙酉庚辰合金气,月令也化为金气,早运水土运势无碍,一到寅运,合月令而逆局,天地之间难独立,遂削发为尼,入红尘之外。事实上弘一法师也是在37岁那年刚要交寅运便出家为僧了。也是在壬辰运冲破月令而去世。

即使弘一法师不出家,他37岁之后的人生也不容易过,多阻滞和磨难。也是命理使然。

iknow-pic.cdn.bcebos/f9dcd100baa1cd11eb6866e8b212c8fcc2ce2d1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弘一法师所作

iknow-pic.cdn.bcebos/50da81cb39dbb6fdfc49f2ee0224ab18962b37e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弘一法师修习的是戒律极其森严的律宗,这个佛教派别其实已经断绝了几百年,直到弘一大师才复兴,这一派讲究戒律非常严苛,生活相当艰苦。据弘一大师的弟子丰子恺回忆,弘一大师每次到他家做客,他在坐藤椅的时候都要先轻轻摇动,然后缓缓坐下,每次都是这样,丰子恺问他为何这样?

弘一大师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条之间,也许会有小虫藏在里面,我突然坐下去,怕把它们压死”

弘一大师就是这样严肃认真到了极点的人,这样悲天悯人,严守戒律的一代高僧大德。其一生不仅是对音乐、书法、篆刻、话剧、诗词,有贡献,更体现在弘一大师出家后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甚至振兴了几百年衰颓的律宗一派。

iknow-pic.cdn.bcebos/38dbb6fd5266d016b8c78ae09c2bd40734fa351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公元1918年,民国七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正式出家为僧,法号弘一。

有多少人震惊嗟叹其少年才俊,而扼腕叹息,有多少人不理解他据妻子与庙门外,当其一世盖棺定论,才知其崇高伟岸。

而人为什么会出家?或人为什么要做一件奇怪的,不易被人理解的事情?

出家的人原因种种,他可能就是单纯的佛缘深厚,他可能有一天通灵了,他可能真的是看破红尘觉得人生无意,他可能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都无可妄议。

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外人总会有千奇百怪的解读,你觉得他是心灰意冷,人生疲倦,或是想更上一层楼。不论是善意的,恶意的,低俗的,或高尚的,为了猎奇的,这都是通用的,别人能够轻易理解的理由,或许到头来,这些都是强词夺理。

iknow-pic.cdn.bcebos/b7003af33a87e9500437e4a41b385343faf2b4d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事实上,每一个人生奇迹的背后,何尝又不是一个个性使然的奇迹呢?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深深的根植在他个人秉性的原因和他要达到的“果”,可能无法用任何一个他人能轻易理解的苍白理由来解释。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春天草木中的一阵颤动,将比所有博学者,教会人们更多的道德善恶”

为什么呢?因为草木的任何一次颤动,都有无数的变量。而简单的道德善恶评判,和一般印象感觉的武断评价都不够客观。

因此,对于他人的个性和选择,解释过多往往都很多余,我们学会欣赏和尊重就好。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李叔同的出家之路 从富家子弟到弘一法师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