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胭脂扣》读后感周易读后感伊索寓言故事里的算命先生的读后感《胭脂扣》读后感
胭脂扣是李碧华的作品,那么你们看了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触呢?下面我给你们带来《胭脂扣》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胭脂扣》读后感一
《胭脂扣》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一个去世五十多年的名叫如花的女鬼,央求某报纸负责人袁永定刊登一则寻人启事,寻找五十年前,至今可能还活在世上的爱人。启示内容“十二少:老地方等你。如花。”但由于如花拿不出广告费,被袁永定拒绝。经过如花的不懈纠缠,袁永定和女朋友凌楚娟在了解清楚如花寻人缘由后,全力帮助如花寻找当年的十二少。最后,在邵氏片场,如花也许认出了当年的十二少,也许并没有,不管是否认出,如花已渺然而去。
曾经看过梅艳芳、张国荣演绎的电影版《胭脂扣》,小说和电影还是很不一样的,小说中对二人爱情故事的描写都是点到而止,没有那么多的细节。但李碧华独特的语言风格饱含着更多的叹息和感怀。
全书有两条故事线并行发展,一条是如花与十二少的浪漫爱情,一条是袁永定与凌楚娟的柴米油盐。两条线讲的都是爱情,却是那样的不同,到底怎样才叫爱情呢?
现代科学有观点认为爱情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液中的复合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某种生物学冲动。这也许是对的,但总叫人觉得有点冷血。为了爱情,有人粉身碎骨,有人耗尽一生,如果真的只是生物激素的产物,那未免有些太不值了。十二少冲破世俗羁绊,放弃富家子弟的优渥生活,宁愿去做一个毫无社会地位也挣不到多少钱的戏子。如花在走投无路时,愿意和爱的人一起吞烟而去,共赴黄泉。这些,应该能够证明两人的刻骨深爱了吧。但十二少却不愿和如花一起去死,五十年后用下辈子七年阳寿换来七天时间重回人间寻找当年爱人的如花,看到衰老、潦倒、肮脏的十二少时也选择了悄然离去,连戴了五十年的定情信物胭脂扣也决然抛却。
如花和十二少是真心相爱吗?是?不是?
谁知道呢!这世上,有很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才会显得美好,爱情也许就是其中之一吧。
除开故事不说,李碧华的才情果然惊艳。很久前就有打算看她的书,却一直没看,真是种遗憾。这里列出几段书中的句子吧,大家一起欣赏,喜欢的话我们一起喜欢吧,不喜欢的话,那请你保持沉默。
《胭脂扣》读后感二这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了——《胭脂扣》。由香港文坛的奇情才女李碧华所写。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并不是很仔细,很多情节都被忽略了,如今再仔细地看一遍,感慨颇多。
《胭脂扣》叙述的是一只名为如花的女鬼来到人间托“我”及女朋友阿楚一同寻找自己前世的情郎十二少的故事。
小说开头,作为广告部的工作人员的“我”在一天晚上即将收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前来登广告的女子。这女子便是那如花。如花本是一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阿姑。同很多影视情节一样,如花是青楼名伶,与一富家少爷相爱。然后,少爷的家人不同意两人来往,百般阻挠,后少爷离家出走,愿于如花厮守。看到这里,我心中隐隐猜到了他二人的结果。对此,书中有一段深刻的描写:“挨穷不难,只要肯。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身体日差,变成怨偶。一点点意见便闹得鸡犬不宁,各以毒辣言语去伤害对方的自尊。于是大家在后悔:我为什么为你而放弃锦衣玉食娇妻爱子?我又为什么为你而虚耗芳华谢绝一切恩客?当你明知事情会演变至此时,你就不敢。”如花和她的情郎十二少最终不堪生活的.压迫,吞服x片自杀了。于是,如花来到了阴间,因为等不到十二少,便以来世减寿七载的代价换来阳间七日的寻觅。
想当初十二少追求如花的时候,与一般客人的迥异之处,便是时有高招。十二少曾送如花一个生花扎做而成的对联花牌,联云:“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如此深情款款,使得如花毕生萦念。而后十二少又常差人为如花送去绵密的花笺,以至情书,更不乏各种胭脂匣子、珠宝玉石,甚至是一张当时价值不菲的来路货大铜床。此后,这红牌阿姑如花便将全副心神投放于一人身上。纵然花运日淡,台脚冷落,也终无悔意。那时的十二少和如花如胶似漆,二人携手看大戏,操曲子,好不自在。但是,当十二少脱离了家族的庇护,苦难便开始了。
十二少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书中的原话是:“他的重量,是祖上传下来的重量。譬如钱,譬如店,譬如一个指腹为婚的妻子。根本他就毋须为自己铺路。他只以全副精神,去追踪如花的眼睛。”十二少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不用忧虑自己的事业前途。这为他疯狂追求如花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然而,一旦他失去了这一切,需要自力更生时,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就会展现在他眼前。到那时候,爱情的滋润也无法令他感到一丝幸福。
这让我想到了如今社会上的一个问题——早恋。在某种程度上,早恋同十二少与如花的经历差不多。那些谈恋爱的学生所谓的爱情是构筑在阁楼上的,并没有坚实的基础,随时会坍塌。他们还是学生,享受着父母的庇护,不愁吃穿。在这样的情况下,谈个恋爱,看似就美好梦幻。但是,他们终究存活在社会当中。既是如此,他们迟早要面对生活中的油盐酱醋。为了养家,他们得去工作。而工作不是想有就有的,你没实力,不努力,就会被淘汰。这样一来,生活就会入不敷出。这般生活的压力下,两人爱情的甜蜜也会消失殆尽,曾经的不离不弃还能做到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我们现代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书中十二少在还没离家出走时,有身份,有财富,他可以与如花做一对逍遥快活的神仙。但他抛弃了家族的一切后,他一个纨绔子弟,未历江湖风险,又没钱创业兴家,这样离开父荫跑出来,他总不能餐餐吃爱情。被逼无奈下,十二少只能去学戏。由于当时的佬倌(教唱戏的师傅)架子很大,拜师不宜,如花还花大价钱为十二少找了个师傅,并为他在酒楼开了个厅。很可惜,十二少并没有红起来。自此,十二少心情长久欠佳,但觉无一事如意。与如花之间也渐渐有了间隙,有时对如花冷脸相向,甚至借题吵骂。而这种种,如花甘心承受。到了后来,为了逃避现实,十二少染上了烟霞癖(抽x片)。如花劝阻无果,也只好陪其一同吞云吐雾来忘却忧愁。
恰逢此时,十二少家里人劝说其回家。十二少同意了,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如花,如花听得似是不真切,许久看着十二少,问:“振邦,你不要我了?”似真非真的一句疑问,却染上了心头淌出的血。最后,两人约定三日后再会,这一会,便是双双殉情。
好一对苦命鸳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书的前半部分一直是“我”们与如花一起寻找十二少。在书的开头,如花曾找一算命先生算过一卦。卦象暗示,十二少在阳间。“他竟比我快?”如花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可见她以为十二少已经投胎重新做人了。然而这一切是个误会,因为,十二少根本就没死。他不想死,所以他没有殉情!
当真如晴天霹雳一般!一切都是如花一厢情愿,枉她在阴间等了五十年。有人也许会说,如花将全副身心都托付给了十二少,而十二少却没能如此。如花算是痴心错付了!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爱情这种东西很难论咎。在爱情里,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世上没有一种法则规定,对方付出多少爱,你就必须付出同等的爱。我们无法否决十二少对如花的爱,如若不爱,他又怎会离家出走,受尽人间磨难?只不过,他的爱不如如花那般无怨无悔,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看似美好的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无情。
原以为故事就这般发展下去了。谁知,小说快结束时又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如花从一开始便有所隐瞒。面对情郎的辜负,如花岂是一番哭闹便可将前尘往事统统忘却了的?女人对待爱情有时会很疯狂。如花不愿接受十二少抛弃自己,日后又与门当户对的未婚妻恩恩爱爱的现实。于是,女人内心黑暗的一面出现了。在分手那晚,如花在十二少的酒中下了重剂量的安眠的药!如果你也有一点真心,你我二人便双双吞服x片,死于殉情。如果你掉头离去,你也会死于被杀。无论如何你都逃不过。如花早已下定决心,将十二少占为己有。
难怪当如花得知十二少未死之时,如此惊讶。原来她早就设计好了一切,二人必定共赴黄泉。如花只是在此赌了一份真心。若是十二少自愿赴死,如花一死也将得到宽慰。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如花万万没想到,十二少求生念头如此之强,在家人的全力救治下,竟活了下来。
可悲了如花,真是可悲了。到最后,如花换来的只是一场虚幻,一场自以为是。
但是,十二少其实也并不好过。劫后余生的他并没有幸福美满,相反他抛弃妻子,终日在x片的麻醉下做着一具行尸走肉。五十年后,他早已穷困潦倒,茕然一身,拖着残破的身体苟活于世。这也许是十二少对自己的一种惩罚,什么山盟海誓,什么情深义重,他终究负了如花。当他从鬼门关回来时,他应该清楚地知道他对如花的伤害有多大,以至于让这个曾经依偎在自己怀里的小女人对自己动了杀心。
李碧华在书中写道:“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蝉螂、蚊、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不像想象中之美丽。”如花和十二少之间也曾有缱绻羡爱,只是不能永结同心,不能白头到老。他们的爱情终不是那千万分之一,终是从绚烂走向平淡,再走向扭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因爱化蝶。所以,对于情爱,我们还是不要过于执着。谁能保证你们的爱情就能化成蝶,你们就是梁祝?
《胭脂扣》读后感三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李碧华的文字,永远是那么柔腻,只言片语,便像她笔下的如花,即便只是端坐,也是美艳芳华,垂下的眼眸,比流转的美目,更增故事。
十二少与如花的爱情结局,也许早在十二少赠送这副对联时有了预见,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也许正如李碧华在书中幽幽叹到的一样。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那么美丽。是啊,哪有那么多美好的爱情,哪有那么多后人传颂的爱情。爱情二字,终其如花一生,也只寻了个水中月,镜中花。爱情如梦如幻,爱情若即若离。
他们之间看似平淡,开头与结局就像大多数傲情名妓与风流浪子的爱情,落幕却撕扯出隐隐的疼痛,难以间歇。那爱情就像一束火花,电光石火之间,美目流转之间,爱情顾盼生辉。这样的爱情,大多躲不过家庭的责难。也许他可以为她放弃一切,忘记往日颐指气使的阔少生活,与她平凡夫妻相敬如宾。也许她可以为他抛舍全部,褪去铅华,与他相宿相栖。也许他们可以一起过粗茶淡饭的生活,将光景细细打量。但是,只是也许。他们不是没有试过,试着只靠爱情活下去,如花不再出去献酒卖唱,十二少也愿意放下身段,图个谋生。但是,正如作者李碧华所言,挨穷不难,只要肯。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身体日差,变成怨偶。一点点意见便闹得鸡犬不宁,各以毒辣言语去伤害对方的自尊。于是大家都在后悔:我为什么为你而放弃锦衣玉食娇妻爱子?我又为什么为你而虚耗芳华谢绝一切恩客?他们,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人,终是不敢。十二少还是回到了他的南北行,娶了他的娃娃亲,如花捡起了她的风尘。有人说如花爱的痴狂,爱的坚决,不然为什么她得到了十二少,却还是想和他一起共赴黄泉?不留活口的共赴黄泉。如花到底是个聪慧的女子,但也只是女子。也许她怕容颜日老,良人易心,也许她怕他的爱不只是属于她一个人。她和他要一起共赴黄泉,成就这鲜艳并惨烈的爱情,她和他要结束这余生,她要一个容得下他们爱情的地方。电影《胭脂扣》里有这样的片段,如花在酒里放了足够分量的安眠的药,以壮胆的名义喂食十二少。阿楚曾逼问她,为什么酒里放了安眠的药,却不告诉他?如花缓缓闭上眼,声音略带沙哑回到,因为我怕。阿楚又问,那为什么要喝酒?如花稍稍停顿,然后幽幽答到,因为他怕。
一份烟花艳闻报纸的标题就这样解释了所有。青楼情种,如花魂断倚红,阔少梦醒偷生。如花算是明白十二少口中的真心,若是真有心,若是真能一起长相厮守,不死便可再次赴死。如花一直以为十二少是早她一步重回这上面。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想着将他寻找,这生诸多不由己,来生要寻个圆满幸福。但却是这般结局。
如花在找寻十二少的过程中,时间每多过去一分,她的心连同她的眼神便冰冷一分,那炙热的心因为确认了他不肯黄泉相伴而坠入冰窟。俯身哭泣,都不知是为了自己,还是爱情。如花还是找到了十二少,他因为抽食x片过度,整个人消瘦不堪,苍老得如同鬼魅,早已不复当年的潇洒俊美,动作神情尽是褪去当年色彩。他不再是那个风流浪子,不再是当年的十二少,他只是个面容粗糙,话语粗糙的老人,他只是个贪恋吸食x片,戒了又抽,抽了又戒的老烟头。那段风流韵事,也许成为了他饭后谈资,或者他早已经忘却,吐着烟圈,聊以度日,也可能尘封在某个盒中……但是,那有怎样,现在,他和她都已经无关了。
那脖颈的胭脂盒,扣住了她的爱情,也扣住了她。卸下的,都是应该忘掉的。也许正如小说里面袁永定的内心独白,大多数人,对殉情都是胆怯的,都会退缩畏惧,都会惊疑不前。他会感激一个女子为他舍弃生命,想着,若有一人对自己这般,肯放弃对生命的眷恋,来表以爱意,此生定是对她好。却不会因为这感激而与她一同殉情,离开这热闹的繁世。
人是良莠不齐的,即便是在爱情面前,做出的选择也是这般不同。看客终究只是个看客,改变不了这凄惨人生,挽留不了这激烈爱情,大概迷迷幻幻,才能终老。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周易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易读后感1在不经意间,我便经历了一场思想的熏陶。她默默无闻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变迁;她慢条斯理地向我展示中国瑰丽的文化;她她语重心长地教我做人的道理。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它是“五经”之一,以占卜为形式,涉及哲学思想,认识宇宙,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都还会说道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犹忆中学时代,我看《周易》只觉得它讲的是做人的大道理,寒假期间浅读《周易》之后发现,作为群经之首,它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是我所能读懂的。在这里,只能粗略的谈一下我的鄙见。
《周易》的第一卦,“乾”卦,为纯阳之卦也是全书之首,乾为天为帝王为君子,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从初九的‘潜龙勿用’到用九的‘群龙无首’讲的是作为一个君子一生应走的历程。第二卦,“坤”卦,为纯阴之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时代的发展至今,虽日新月异,勿庸置疑,人类的发展所依赖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力资本。西方经济学家卢卡斯更是归结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其实,这也就是强调人力素质的重要性。通俗地讲,人力素质就是指知识结构,我们常常把知识结构分为广度和深度两种,所谓深度是指具有某方面专长、术业有专攻的人;所谓广度是指一种综合素质,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
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俯仰人间今古,那么首先,应具备极强的自信心。其次,我们应当耐得住寂寞,学习一种昆虫——蚕的精神,蚕不断地吃食桑叶,摄取营养,再把自己裹覆起来,在不经意间,咬破茧壳,长出翅膀。再次,我们应当正确分析前进道路上个人的差异性,如何不断调整与环境的适应性,与外围空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把握并借助环境的力量,从而缩短到达目标的距离。最后,我们在前进中尚需不断改变和调整目标的方向性。只要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自强不息,终会有所得也!
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国家时事新闻,引领时代前进的潮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沉淀已久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祖先积淀下来的经验和教诲中,接受现代的科技知识,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周易读后感2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有时都是不可信的。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然而,曾老师也讲到过,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的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经一定要比较宽广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以上只是一点新的和感悟,不成完美。更何况易经还要人更三圣,世立三古呢,眼下自己的感悟又能算什么呢?无非献丑罢了。
周易读后感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仍至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年老时,工作很忙,但仍然坚持学习。一次,他得到一本《周易》,为了弄懂它,反复读了好多遍,直到明白书中的意思为止。孔子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要像孔子一样,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要反复的读,反复的学,直到弄明白为止。这学期,吕老师布置了第三阶段的古诗背诵。这阶段的古诗比一、二阶段的古诗,每篇篇幅长了很多,意思也更难懂了,而且非常绕嘴。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心想:我一定要把这几首古诗尽快背下来。我先请妈妈帮我查找古诗的译文,把古诗的意思理解了,不会读的字再标上拼音,便反复地读起来,一遍、两遍、三遍……。就这样,我很快就背下来了一首古诗。到现在,我已经背下来了三首古诗,就差两首没背,我争取这个星期把它们全部背诵完毕。所以,读书学习必须要勤奋刻苦。正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周易读后感4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周易》这本书。二十几年前,看有的文章中说,中国的《周易》,是二进制之父,假如没有《周易》,电脑也许要晚发明很多年,甚至几百年。我是做无线电工作的,知道二进制是数控的基础。
在我的知识里,那时只是听有些老人说过《周易》这本书,理解为《周易》应该是算命方面的书,怎么还能与电脑,二进制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了一本《周易》来看。《周易》与二进制的关系很简单,马上就明白了。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奥妙和很深的哲理,却让我至今都没有把玩明白。为了明白,后来又看了很多版本的《周易》,虽然没有过深的明白,但因看了很多年,也有很些点滴的体会,在此纪录下来,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周易读后感5当电子书取代了纸质书籍,当浅阅读充斥社会,不禁感叹:经典,你在何方?其实,经典常在,只是知音觅矣。暑假时,我品读了群经之首——《周易》,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甚为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所在,因此,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书中说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像天一样,不断运行,不断努力,发愤图强。经过一番思考,不禁发问:君子是不是只需不断努力就能成功?我以为不一定。在我看来,这句话应该是“天健行,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根据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逍遥传》中也提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人生于天地间,应顺天而行,遵循事物的正确规律和方法,而不是只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干劲。在我身边,不发努力刻苦之人,却为何有些成绩普普通通?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劳动十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他们缺少正确的方法而埋头蛮干,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才会如此。所以说,君子不仅要努力刻苦,还需顺应天道,才能使之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效仿它来增厚美德,客载万物。古德之心,泱泱中华之传统。仁、义、礼、智、信五德修身,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意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的德之师;义之忠,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德之将;礼之谦,成孔融“三岁让梨,尊长尚礼”的德之贤;智之慧,成孔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德之臣;信之守,成季布“一诺千金,千金难买”的德之志。道德之心,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对道德的关注和讨论,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自觉。如今,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最令国人尴尬的是老人倒地无人扶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消失不见,但深入观察,是因为“助人为祸”导致好人难做,不禁发笑: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还有像广场舞的音乐声变成了扰民声,共享单车乱象跌出,更有为制止“中国式过马路”而在街道安装了智能过街的交通闸门,看到这里,我认为这些道德陋习应从思想意识上纠正,而不是靠不必要的科技产物来进行约束。老子说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有道者,其德行是自觉主动的,出于自然,所以表面上没有“德”的痕迹,而那些被动的,刻意地去做已不是有道德的表现,这种道德已经变质了。现代的物质文明,呼唤着道德精神的指引。“不义富且贵,于我与浮云。”社会竞争,不应该忘记我们身体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为师者,以袁文婷为标,传道授业,德诲桃李;为官者,以沈浩为标,廉政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商者,以海尔为标,先义后利,商场竞争不忘道德操守。为国者,更应该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规范法律法规,弘扬传统美德。日本地震,我们以德报怨,积极的救援,才是一个国家应该有的道德风范。
品读经典,我读懂了自强不息,正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当代的君子们要不断为社会输送正能量。读懂了厚德载物,正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当代的君子们肩负着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责任,让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不仅是个人,社会中也需要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国家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富强民主。如此,才能启道德之心,重振尚德之邦,展华夏雄。
品读经典,含英咀华,你会发现,经典的力量,从未远去。
周易读后感6《读书求学》这篇文章讲了:《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更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和源头。后来孔子读《周易》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把串联竹木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还几次了,换了许多次新带子。这使得他在自己的著作《论语》中也有多处引用了《周易》的词语。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叫作“韦编三绝”,以此来形容孔子勤奋好学。
这使我深受启发:我应该学习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有时候我学习累了、遇到困难了,我总会用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激励自己。孔子都那么老了,学习起来不叫累,我才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怎么能叫累呢?到了三年级,我的作业越来越多了,学习各种知识也越来越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不会做的题目我就反复想,反复试算;背不下来的古诗,我就每天坚持熟读,坚持一天背一首,不断积累;画不好的导图,我就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修改,疏理思路,不断完善;弹琴也是一样,九级的曲子难弹篇幅又很长,我就一只手一只手的学,每天坚持联系,纠正指法,增加连贯性和节奏感,不断熟练。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勤奋努力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不叫累,奋发图强不怕苦,不断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让自己各方面的成绩稳步向前。
周易读后感7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读后深有感触,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许会平坦许多。我在以后也将更多的学习《周易》,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周易》。
周易读后感8《周易》被古人认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理由在于,《周易》最鲜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近人徐复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周易》之为大道之源的理由。他认为,文王为忧患意识所诱发而作《易》,而此忧患意识之所以发生,是殷周之际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活动的结果,创制《周易》的周初正处于中华文明从原始宗教向人文精神发展的转换期,而忧患意识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心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每当中国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或陷于自身困境的时候,《周易》经传总能发挥大道之源的功用。魏晋玄学之兴起,《周易》经传的作用显而易见。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之后,宋明理学也利用《周易》经传打开与之对话的局面,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程氏易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都体现了这一点。西学东渐以来,《周易》经传再次发挥作用。新儒家借助《易传》建立新的本体论与宇宙论体系,证成超越与内在的贯通及天人合德的意义。
《易传》在现代仍应得到重视,这是因为与西方哲学相比,其核心的形而上学思维格外引人注目。已有学者从《易传》着手建立属于中国文化的形而上学,如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体系。
《易传》确有类似于西方形而上学的思维,所谓“形而上学”,其本义是“在物理学之后”,表达了希望探求现象背后真理的愿望,而《易传》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表达了在器物之上还有更重要的“道”。《易传》成就了两个理论系统,其阴阳观念把神或神明客观化为阴阳二气,用以说明宇宙创生的过程,成就了宇宙论的系统;其性命观念打通了天人之间的联系,成就了道德形上学系统。如《说卦传》中所谓:“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即明确地表达了上述两层意思。
伊索寓言:算命先生
一个算命先生在路口摆了个小摊,他老是说自己给人算命是多么的准。
有一天,算命先生的邻居急急忙忙地跑来告诉他:“不好了,你家被小偷偷了,门打开着,里面的东西都被偷光了。”
算命先生一听,飞快地跑回家,看着自己四壁空空的家,
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算命先生无奈地说:“我可以说谎骗人,
是人家相信那些鬼话,但我怎么
能骗得过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