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每年的12月11日(即阳历12月15日)。
大年三十的风俗有哪些吃饽饽、捞饽饽和燃放炮竹,年夜饭的早上,每家每户都点燃炮竹,全家围坐在一起用桦屑炊烟熏烤。
大年三十日是牧民在腊月二十四的“小年夜”,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年节美食,平日活动很少,却常常饱餐一顿。这一天,全牧民们会煮美味的糖、雪菜,或者赠送亲友们用火烤过的冰饽饽。
吃窝沟节有几个习俗
一个是吃窝沟节,象征吃了窝沟节,团团圆圆,和气生财。其中窝沟节又叫“窝窝节”,是农历一年一度的小节,在除夕夜,也叫小年夜。窝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源于汉族民间故事。故事集中在民俗上,比如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年轻人病死在大工厂里,叫媳妇“窝沟节”,有一年到城外拜年,花了三年工夫,才找到人,带回家去。
窝沟节的习俗也是除了大门挂彩、屋内进火堆、火塘,各家各户都会准备红、黄、黑五色,做各式各样的祭品,以求吉祥如意。据说正月十五的花灯上面放着“吉利灯”,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欢乐度过,其乐融融。
小年夜,“拜年”习俗在街巷小巷迎送,对客人和客人的认识、祝贺、祈祷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早在汉文帝时,皇家就采用“腊月二十三”祭天的习俗,据说祭天要用黍虫之类的祭灶。
《后汉书礼仪》中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官三民四船五”,元宵节、中秋节还有腊月十六、正月十九、二月二十一、三月二十一、四月二十七、五月二十八、六月二十八、七月三十、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三、十月二十一、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
《后汉书礼仪》中有这样的记载:“魏晋风俗,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东郊祝贺祖墓,祭品要为三牲。三牲是酒、鸡、鸭、鱼、卵、鼠、牛、马、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