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聊斋之神尊和聊斋辛十四娘里面骏君是什么神仙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聊斋之神尊以及聊斋辛十四娘里面骏君是什么神仙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聊斋志异》夏雪:马屁拍的响,神仙也受用聊斋辛十四娘里面骏君是什么神仙聊斋里的地府娘娘,中国道教文化的神仙谱里有没有她的资料意思是: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从两位贤人(师徒)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显然孔子的标准与格局更高一些。在孔子看来,君子要安贫乐道,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千万不可有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然而,这是君子的标准,是品德高尚、涵养极高的人的标准。世间大多数普通人则未必有这样的觉悟,因而圣人寥寥无几,芸芸众生所关注的焦点更多在于名利。
凡夫俗子如此,那么高高在上的神仙又如何呢?蒲松龄先生在《聊斋志异》的《夏雪》一篇中给出了答案。
清圣祖康熙(玄烨)四十六年(1707年)七月初六,苏州下起大雪。老百姓看着这纷纷落下的雪花,心里感到非常地惶恐不安。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到金龙四大王庙焚香祷告,祈求上天不要降灾于苏州。
不就是一场大雪,老百姓为何会惶恐不安呢?因为这场雪下的很蹊跷,下的不是时候。七月初六(七八月份)正处于夏季,按常理,不应该降雪,而且这次还是大雪。这样异常的天象在自然科学还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往往会被解读为当政者(主要是皇帝)失德或者是民间有千古奇冤(比如窦娥被冤杀时的六月飞雪),所以上天以异象作为警示,如若情况还得不到改变,那么后期就会大祸临头。
正当大家虔诚祷告的时候,大王神忽然附身于一个百姓,说到:“现如今叫谁老爷,前面都加了‘大’字,难道因为我是庙里的小神,就嫌我神位小,担不得一个‘大’字吗?”
众人寻声望去,惊得赶忙喊:“大老爷!”。话音刚落,雪立刻停止,不下了。
由此看来,神仙也是喜欢听好话,喜欢有人对其阿谀奉承,怪不得当官的门前车水马龙呢!
这就是《夏雪》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仙希望信徒奉承的丑态。好歹也是神仙,姑不论神位大小,也入了庙,享受着一方百姓的香火与供奉。按理说,这位大王神也该知足了,其职责该当是保一方百姓平安,保一地风调雨顺。谁曾想,这位神仙竟沾染了人世间的俗气,也变得贪图虚名了。然后通过显灵的方式,非要老百姓说出“大老爷”这个称谓,才施法让大雪停住。既享受香火,又博得虚名,真可谓名利双收呀!
《夏雪》的后半部分则是蒲老先生的评述。
蒲松龄说:“世上的风气在变化呀!下面的人越是谄媚,上面的人就越是骄横。别的朝代不说,就拿康熙朝的这四十多年来说,人们的称呼已经不遵循古代的礼法,这是多么可笑呀。”
举人被称为‘爷’,是康熙二十年开始的;进士被称为‘老爷’,是康熙三十年开始的;各省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抚被称为‘大老爷’,是康熙二十五年开始的。
过去,县令去拜见巡抚,也不过叫一声‘老大人’就行了。如今这个称呼已经早就废弃了。即使有那么个君子,也是平常就谄媚,干什么都谄媚,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
至于乡绅的妻子被称‘太太’,只不过几年的时间。过去绅士的母亲,才有这个称呼,把妻子用太太这个称呼的,唯有淫书《金瓶梅》里有乔太太、林太太罢了,其他的书中还没有见过呢。
唐代的时候,皇上想要给张说加一大学士的头衔。张说辞谢说:“学士从来没有‘大’的名称,臣子我不敢这样称呼。”
今天的‘大’,是谁称它为‘大’的?当初是出于小人的谄媚,从而得到显贵而傲慢的人的高兴,处在这种地位而一点不疑虑,这样就乱糟糟地行遍天下了。
我私下以为,几年之后,称‘爷’的一定要再加上一个‘老’字,称‘老爷’的一定要再加上一个‘大’字,只是不知道‘大’字上面再创造一个什么尊贵的称呼?这真不是用常理所能思议的事情啊!
在《聊斋志异》的491篇故事中,像这样的大段评论并不多,足可见蒲老先生对当时社会的歪风邪气有着深深的担忧以及强烈的愤慨。
举人、进士、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巡抚等,这些群体都属于统治阶级的范畴。可这些当权者(为官者)心里所想的所关注的却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在名利二字上做文章。
这就给了小人可乘之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为官者喜欢别人对其阿谀奉承,那么小人就可投其所好。于是,一幕幕谄媚的丑态就“精彩”上演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意思是:春秋时期的楚灵王,有一个特殊的爱好,特别喜欢腰肢纤瘦的男人,所以朝中的一帮大臣,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一个个都有了自虐倾向,每天只吃一顿饭。就这样,还嫌做的不够,在上朝的时候,也还要屏住呼吸,狠狠地勒紧裤腰带,以使得身材显得更瘦一些。在朝堂上一个个颤颤巍巍站都站不起来,扶着墙路都走不稳。长期下来导致的后果就是,一年之后,满朝上下,上朝的文武大臣一个个的脸色黑黄黑黄的,真是一道奇观呀!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齐王好紫衣,国中无异色;晋公好恶衣,朝中尽褴褛;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
意思虽不同,但主旨则大同小异,即都是在讽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丑态。
喋喋不休地讲述例子是让人心生烦厌的,请允许我最后在讲述一个例子。
如果说以上所讲述的故事年代都太过于遥远,那么接下来的例子就离我们很近了。
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里,有一个官员叫杨宏伟。
作为某地区的一把手,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球书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外号呢?因为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下午四点就找不到他了。此时的他已经化身为篮球运动员,身边还有一群工作人员作为陪练。
由于酷爱打篮球,他利用手中的权利,招了一批打篮球的人在办公室,他圈子内的人他就用,不管他有没有能力。在工作调动安排上也对这些人高看一眼。
一言以蔽之,他很享受权利带给他的错觉(人人都对其阿谀奉承的错觉)。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由沈腾、马丽、杜晓宇表演的小品《投其所好》。该小品讲述了女科长马晶晶为了巴结领导,让擅长打乒乓的科员郝建迎合领导爱好而在上班时间练习乒乓球的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球书记”竟是如此相像,艺术源于生活,此言非虚呀。
看来,时代虽然在不断变迁,但人性中喜欢听好话,喜欢被他人恭维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谄媚”是如此难以根除。而治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等顽疾,单单依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依靠完善与完备的法律体系,将这些丑恶观念牢牢地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里装着百姓,诚心诚意为百姓排忧解难,百姓心中自然就有了你。又何必舍本逐末追求“大老爷”的虚名呢?
最后,蒲老先生在《夏雪》的结尾还不忘再讽刺了一回,即:夏历丁亥年六月初三那一天,河南归德府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庄稼都冻死了,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谄媚大王神的办法呀。可悲呀!
聊斋辛十四娘中的珺君并非神仙,而是冯生的舅婆,也是冯生与十四娘的红娘。
冯生被阿禄骂醒,最后关头赶来向十四娘道歉并与阿禄不顾生死救十四娘脱险。十四娘自知不敌阎道长与豺狼妖,但又不能眼见苍生被蒙蔽步向灭亡。
十四娘终于决志牺牲自己,找珺君相助把百作修行休于一天,击败阎道长与豺狼妖,并救出悔过的楚公子。
扩展资料:
辛十四娘是电视剧《聊斋奇女子》中的人物,是一个一心为苍生奉献的小狐妖,在经历过爱情后,她明白了苍生之大爱,牺牲自己的爱情成全大众。
冯生与十四娘排除万难才能真情相爱,但面对大事大非,且明白十四娘大志灭妖,保护人间和平,冯生成全妻子的意愿,压抑俗念,牺牲个人情爱,支持爱妻。
十四娘终于灭妖除魔,与化身豺狼妖物的楚公子同归于尽,在人间灰飞烟灭,冯生为爱妻牺牲心痛,但对大义行为引以为傲,引以为敬,十四娘善行终于感动天地,最终得道成仙。
聊斋是一本奇幻的小说,因为其内在形式有我国道教的一些知识,所以对这本小说感兴趣的人会很喜欢,但小说与现实部在同一个世界中,更不要把小说中的一切和现实做比较,或则在现实中去寻找小说里人物或事物的真实感,那样迷惑的产生是肯定,地府也是道教里的神仙结构但庞大,不是用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如果需要你可以在百度里输入《中国神仙表》便能大致看到这个神仙系统的全貌,所以请相信现实与你自己,更要相信写下聊斋的那个人,他的心和你一样。
关于聊斋之神尊,聊斋辛十四娘里面骏君是什么神仙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