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12属相 > 文章页面

印度旅游用鞋印度人穿鞋吗(印度人平时穿什么衣服)

去神奇的印度你必须知道的这些事

很多朋友对于印度旅游用鞋印度人穿鞋吗和印度人信八字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印度旅游用鞋印度人穿鞋吗真实印度,突破你的想象印度旅游用鞋印度人穿鞋吗

1.印度人穿鞋吗?

印度人不喜欢穿鞋,知道为什么吗 三哥的世界,我们学不了

因为印度的气候,导致印度人有不穿鞋的习惯。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印度位于东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与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西临缅甸,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达55660公里。

印度全境炎热,多为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地区为塔尔沙漠,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季风明显,冬季不明显。印度的气候基本分为雨季、旱季和凉季。

旱季和雨季的结合是十月。几乎可以说,印度的气候大部分是炎热的。印度男女老少不穿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扩展数据

饮食习惯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米饭,一种叫做加巴迪,还有一个煎饼子。印度蔬菜主要有菜花、白菜、西红柿、黄瓜、豆类、土豆、洋葱、冬瓜等。这些都是制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于印度很多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成了他们每餐必吃的东西,永远作为他们的主菜呈现在你面前。印度的豆类种类很多,有蚕豆那么大的红豆,大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是加了香料和盐做汤的。

由于宗教原因,印度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印度教徒绝对不他们不吃牛肉,因为他们认为牛是神圣的。穆斯林不不吃猪肉,但吃牛肉。所以杀牛吃牛肉往往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2]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者,他们不不要碰肉和鱼。

耆那教徒是严格的素食者。他们不他们甚至不吃鸡蛋,但是他们可以喝牛奶、牛奶和黄油。印度素食者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廉物美。男女老少都喝牛奶。乳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也是高质量的。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卢比。

印度人通常用盘子和一杯冷水吃饭。他们把米饭或蛋糕放在盘子里,然后把蔬菜和汤倒在上面。大多数印度人不吃饭时不要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蔬菜卷在饼里,或者用手把米饭和蔬菜拌在一起,抓起就往嘴里送。国外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使用刀、叉、勺。

2.古印度人穿鞋吗

唐不要害怕。因为在热区,印第安人的祖先世代赤脚行走,脚已经习惯直接踩在各种地形的地面上。

另外,长时间赤脚走路,脚底角质层会被摩擦增厚。虽然不美观不卫生,但是可以保护脚的内部组织,不容易被外部的地面物体伤害。

当前位置我现在在印度。

现在所有的印度人都穿鞋子。但他们更喜欢凉鞋或拖鞋。现如今,人们不在印度不穿鞋的应该都属于贫民窟。

3.印度人穿凉鞋

在古印度,天很热,杀动物是不可能的。很难将任何材料制成鞋子来保存它们很长时间,所以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不要穿鞋。印度舞蹈起源于宗教仪式,手脚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宗教含义,是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多数印度教徒不在传统的印度舞蹈中不要穿鞋。我认为没有必要穿鞋。即使有,那也就像拖一双人字拖一样简单,既方便又省钱。在外国游客看来,这是印度人不富裕的标志。虽然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也不尽然。印度教信徒经常去庙里献花敬神,在门口脱鞋,大家赤脚走进去,虔诚地遵守着自己世代相传的敬神规矩;而不是穿鞋或者干脆穿人字拖,自然减少了很多麻烦。在印度,赤脚走路的好处是,如果路上有水坑,你不会你不必绕道,所以你可以直接走到那里。印度有很多土路和尘土飞扬的道路,所以你不回家后或出门前不必刷鞋。什么更有甚者,大多数印度人不不要拿他们的鞋子和别人的比较或者比较他们的得意或失意。而赤脚的印度妇女则经常在脚趾甲上涂上鲜艳的颜色,在脚上画花草,脚踝上挂金手镯和银链,身上裹着鲜红的纱丽。他脚上漂亮的脚趾甲、脚链、脚趾环和汉娜画在舞动的纱丽下若隐若现,构成了印度街头一道引人注目的异域风景。

4.印度人为啥不爱穿鞋

徜徉在古老的文明中——纯净优美的曲调像印度圣歌。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出发,穿过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包围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片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成为圣河一个国家。而这个幸运的国家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纯诗意的曲调。

印度是文化的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它包含了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是五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就像一个大的文化博物馆。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样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哑剧让游客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都渴望返璞归真。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是自然。它赞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反映在传统的曲调中滞后。传说古人创造了第一个滞后灵感来源于鸟儿的歌唱和森林中树枝燃烧的声音。至于歌的内容,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今天,传统歌曲仍然保留着古老的发音,而歌手s音质纯正,让歌曲保持了一种简单纯粹的赞美诗的感觉。即使你能听不懂歌词,你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圣与宁静。

——Natyam是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意思是舞蹈的艺术用印地语。既强调舞蹈的节奏感,又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由庄重的诗歌和简单的音乐组成。这是一种为牺牲而跳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的情感。它最初是由寺庙里的寺庙舞女表演的。这个舞蹈的关键是保持上半身挺直,双腿半弯,双膝分开,双脚像半开的扇子。虽然有严格的行动规则,实际上,每个演员的表演就不一样了,大部分的表演都是即兴的,所以每个Natyam的个人风格很强。

现在,这种传统舞蹈又以一种复古的潮流重新崛起。然而,在古代,Natyam通常是独舞,但现在群舞更受欢迎。一群穿着华丽传统服装的婀娜舞者在优美的音乐中像仙女一样翩翩起舞,效果比独舞还要好。今天,Natyam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技术艺术体系。

炭炉烹制的美食。

印度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认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物和调料。但实际上,大米只是印度一部分地区的主食,咖喱对大多数印度人来说是一种奇怪的调料。

其实印度菜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统一的风格。而且印度城市不仅饮食习惯差异很大,甚至每个家庭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一般来说,鸡肉、鱼肉、羊肉是最常见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印度各地都很受欢迎。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椒和干红辣椒是辣的。所以游客们不会我不喜欢辛辣的食物。Idon’我不必担心吃不到正宗的印度食物。

对游客来说,印度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肴起源于印度皇室。炖肉、酱和米饭是三种不同烹饪风格的基础。但毕竟皇室食物只能在专门的餐厅和酒店吃,普通人不会t感冒用它。在当地,很多受欢迎的印度菜都很常见,比如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在煤火上煮了一整夜的绿芥末。这种简单的冬季小吃被农民和城里人视为最爱。在南方城市,正宗的脆饼和蒸年糕很有名。至于一些沿海地区,除了蟹、龙虾、虎虾、贝类等海鲜餐,香浓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用炭炉烹饪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法。它对时间非常讲究。当炉温达到600摄氏度时,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的差别,都会影响烹饪的成败。这样做出来的肉是无油的,然后蘸酸奶。菜还没端上来,炭火的吱嘎声和余香就已经让你食指大动了。

天竺之魂古印度铜像展

古印度是一个神话之地,其宗教和哲学极其发达。因此,古印度的铜像往往是神话符号、宗教偶像和哲学隐喻,与神灵的神灵融为一体。印度的铜像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1500年左右的印度河时代的铜像《舞女》。公元前16世纪相继出现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为古印度艺术提供了永恒的主题,包括青铜雕像。在印度中世纪(公元713年),印度铜像达到了顶峰。

结婚

在印度,婚俗与流行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正统的印度教徒认为,婚姻是一种圣礼,是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人生义务。印度教女性婚前必须保持贞操,任何谣言和丑闻都可能使其成为女孩不要结婚。印度教徒为了防止女孩在认识人事后发生婚前性关系,自古以来就流行童婚。按照印度习俗,24岁的新郎要娶8岁的女孩,30岁的男人要娶12岁的女孩。从1929年开始,印度政府就通过了禁止童婚的法律。但是,由于它违背了印度教徒早婚的传统习俗,许多人仍然不遵守。结婚后,这些年轻女孩仍然回到父母身边家,当他们十一二岁,他们去道夫他们未来的命运掌握在丈夫手中。家庭。印度教徒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婚姻。信徒都相信生辰八字,所以结婚前先看看星座运势是否相符。年轻男女的婚姻仍然父母的命运和媒妁之言。嫁妆的习俗在印度仍然很流行。女孩结婚时,女方要支付丰厚的嫁妆。如果女人能达不到男方的要求,男方会拒绝结婚。婚礼前几天,新娘要用姜科擦全身,让皮肤水嫩金黄。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新娘在浸泡了茉莉花和玫瑰的水中洗澡。你应该用芳香的茉莉花和金盏花把头发梳成长辫子。婚礼通常在女方家里举行有些在寺庙或俱乐部举行。婚礼当天,司南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去了新娘欢迎她的房子。当婚礼队伍到达新娘时房子,新娘倒是父亲和亲友们会冲上前去,将首饰、两套丝绸衣服、红酒和酥油、酸奶、蜂蜜制成的糖果以及唐送给司南。婚礼前,司南和新娘在亲人的陪同下,走向婚礼舞台。婚礼桌,煤,有机碳和新郎新娘的座位。婚礼通常从点燃圣火开始。婚礼仪式复杂而简单,但握手仪式、佩戴圣线的仪式、绕过圣火的仪式是必不可少的。握手仪式是新娘父亲把女儿手放在新浪s,表示他已经把她交给新郎了。佩戴圣线的仪式表示新娘已经出嫁,出嫁的女子要佩戴一生。随后,新娘跟随新郎,从左侧绕着火焰走了三圈。所谓圣火,就是七种柴气的火,代表崇高的宗教。走了三圈,碰了碰两边的父母长辈,婚礼马上结束。锡克教婚礼比较简单,多为集体婚礼,要求新郎新娘一起唱锡克教圣经中的赞美诗。然后,根据锡克教的习俗,新娘和新郎互相系上领带一起围着锡克教圣经转四圈,婚礼就结束了。

:5.印度人穿皮鞋吗

1.印度人见到他们的朋友时非常有礼貌。他们通常把手放在一起表示问候。交叉双手时,对长辈要高,对同辈要平,对晚辈要低,分别表示尊重、平等和关心。

2.社会重男轻女,穆斯林女性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更不要说随便和陌生人交往,更不要和异性握手。大多数女性将幸运痣放在额头中央,喜欢佩戴项链、胸饰、耳环、鼻环、戒指、脚链等饰品。

3.在大多数地方,男人见面或分手时握手是很常见的。男人不应该和印度女人握手,而应该双手合十,轻轻鞠躬。

4.男人不不要碰女人,也不要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单独和女人说话。女性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

5.印度人认为吹口哨是无礼的,是不礼貌的表现。他们认为这把孩子放在浴缸里洗澡是不人道的。因为死水就是死水,孩子洗澡后会遭殃,会死。

6.你欢迎被邀请参加晚宴。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它吃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是小气不礼貌的。因此,它印度人请人吃饭不是因为虚伪,而是真诚的邀请。信息技术和

8.永远不要碰孩子的头。如果你碰一个孩子在印度,对方必须翻脸。最容易让人误解的是,印度人在表示同意或肯定时,通常会摇头,或者先把头微微向左倾斜,然后马上恢复原状,表示是的,明白了和好,这与点头大相径庭,而且最具误导性。

9.在印度,如果你想进入印度教寺庙,你绝对不能穿牛皮做的东西。穿牛皮做的东西会被视为违反禁令。皮鞋、皮带、腰带、手袋等牛皮制品不得入庙门。印度人在进入寺庙或厨房之前应该脱鞋。他们认为穿鞋既不礼貌也不神圣。男女老少,都把鞋子放在门口,光着脚进去。

10.印度被称为牛的王国。牛是这个地区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开车上路时,注意不要撞到牛,也不要不要穿牛制品进入寺庙。同时,最好避免把牛作为摄影对象。

6.印度人穿什么鞋

你好,法律虽然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历史上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在今天在印度,或多或少还是有等级制度的。历史上,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和最卑鄙的贱民:

1.婆罗门:僧侣和贵族垄断文化和教育,享有解释宗教经典和供奉祭品的特权,享受奉献;

2.Tshatiri: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负责税收、军政管理,守卫婆罗门阶级;

3.吠陀:普通的雅利安人,他们没有特权,主要从事商业,他们必须给予和纳税,以支持婆罗门和沙皇这两个特权阶级;

4.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印第安人,主要从事仆人和工匠的工作,被认为是劣等职业;

还有一类贱民是被排除在四级之外的,也叫大朴荣苏和贱民,即贱民。传统上,他们被认为是肮脏的,社会的底层,穿不了鞋,走路和为村民服务都要避开人,但他们不能住在村子里,他们的孩子可以不要和别人一起受教育,没有地位。

7.印度不能穿鞋

主要原因是南亚常年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生活习惯。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一年四季都很热。炎热的天气,赤脚或只穿拖鞋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这种情况不是一个人做,而是所有人都做。久而久之,都习惯了。

8.印度人不喜欢穿鞋子

印度人爱穿拖鞋。即使在国外,许多印度人仍然保持这种习惯。很多人在谷歌上问:为什么印度人总是穿拖鞋?

印度人民给出了这些解释:

印度大部分时间都很热。如果鞋子不透气,很快就能想象到脚上的味道了。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必须穿拖鞋。

宗教在印度有很深的影响。人们去寺庙需要脱鞋,客人进家门也要脱鞋。随时穿脱,避免讨厌的气味,还是拖鞋合适。

以上原因,估计大家都能随便想到,但还有一个文化历史渊源,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也很暖心。

Paduka(帕杜卡)是印度最古老的拖鞋。很久以前,Paduka是印度人通常穿的鞋子。材质越好,佩戴者的地位越高。现在基本上只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僧侣和圣人佩戴。

帕杜卡看起来很奇怪。鞋底一般为足形或鱼形,材质通常为木头、象牙、银。底部两个弯曲的支撑,顶部只有一个蘑菇状的凸柱,夹在脚趾之间。

这个设计是遵循印度教和耆那教的教义非暴力鞋底只有两个片状的圆弧,尽量减少鞋底与地面的接触,就是为了防止昆虫和植物不小心踩在上面。

那时候,印度人经常祈祷,请原谅我,地球母亲,我伤害了你,今天早上我踩到了你的身体。#039;

即使是用象牙制作的帕杜卡,象牙材料也只能取自死象或活象。印度教的教义是绝不允许为了制作帕度卡而杀死大象。

我相信这种历史文化也在默默地影响着现在的印度人。也许在很多西方文化中,拖鞋被认为是一种比较随意、不正式的着装,很多场合都不允许穿拖鞋进入,所以偏见在所难免。

真实印度,突破你的想象

你对印度是什么印象?是飞饼加羊肉咖喱,还是载歌载舞的歌舞片?是《摔跤吧!爸爸》里的尘土飞扬,还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荒诞不经?

印度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歌善舞?女生去印度旅游是不是不安全?印度人是用手来擦屁股吗?印度人是用手吃饭吗?我们对印度的好奇,随着中印民间交往的热络而增加,已经不再满足于抖音里的视频和影院里的宝莱坞大片。

每当提起印度,很多女性朋友都对这个神秘又富有风情的国度充满了向往。“有机会能去玩一趟就太好了!”这是很多女性友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后面往往会再补一句话:“印度到底安不安全啊?”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作为一个女性去印度,到底会不会像媒体上宣传的那样,随时有被性侵的风险。

毫无疑问,是的。2015年3月8日上映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一度震惊世界。这个以2012年12月16日发生在印度德里的公交轮奸案为原型的纪录片,把女性在印度社会的潜在危险,真实而残忍地刻画了出来。

在印度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每20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在2018年的《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调查报告里,印度更是“荣登”榜首。媒体上关于印度男性在性暴力问题上的斑斑劣迹的报道,已经不胜枚举。

最初,笔者作为一个外派到印度工作的外国人,也曾隐晦地请教过身边的一些印度男同事。显然对于这个有伤民族自尊和性别自尊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男同事都显得讳莫如深,这种“国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也能被理解。不过在转问到一些印度女同事时,大家就显得非常义愤填膺了。

在笔者外派的印度本地办公室,一直有一个规定:女性员工下班时间不得超过晚上九点。这项规定,纯粹是为了她们的安全。

一个名叫Aditi的女同事,为了上下班的方便和安全,每天开车上下班。这个小姑娘有一天下班回去稍晚了一些,路上又遇到了交通拥堵,自己的车卡在了车流中一动不动。这时,路过的男人们纷纷朝她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有些人开始冲她吹口哨,更有甚者有人开始拍打她的车窗和车前盖,大声对她怒吼着,好像是在咒骂她。躲在驾驶座上的Aditi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吓得直哆嗦。

Aditi当时面临的境遇,其实与德里公交轮奸案的女主Joyti相差无几。在很多印度男性看来,晚上八九点了还在外游荡的女人就是放荡、淫秽、不守妇道的,这种女人必须“教训”一下。

这种普遍的男性心态,也正折射出印度女性面临的困境:性别歧视、司法机构怠惰、色情观念流行等等,都是印度强奸案不断的直接原因,而根源还在于印度社会中女性权利的缺失——财产权、劳动权得不到保障,女性就难以改变弱势和依赖的地位。

在患有“重男轻女症晚期”的印度,骂人最狠的话不是问候祖宗十八代,而是“你肯定会生个女儿”。很多印度男人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怒不可遏,非得跟人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很多女性成年后嫁人时,都必须由娘家出一大笔嫁妆,否则不会有男人愿意娶这个女人回家,毕竟这是“亏本的买卖”;对于有钱人家的女孩子来说,陪嫁个豪车别墅啥的都是小事一桩,但是对于广大普通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结婚有时候意味着噩梦。

由于印度女性长期无法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便会变得毫不遮掩、明目张胆。而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极端的不尊重:性暴力。

若论印度最成功的对外输出,一定是宝莱坞的歌舞片。一提起印度电影,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一定是一群身着纱丽的印度美女跳着整齐划一的舞步,用热情奔放的舞姿去演绎电影的情节。一言不合就尬舞,已经成了印度传统歌舞电影的标配。为什么印度电影那么爱载歌载舞?难道印度人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的调性吗?

确实如此。生长在南亚次大陆季风气候下的印度人,本身就是一个热情满溢且无比奔放的族群。他们喜欢去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而歌舞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不论你信仰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多元化信仰的印度人都热衷于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伤。

曾经有个穆斯林女同事跟笔者说,即便是在家里做饭,也一定要开着音乐,伴着欢快的节奏,一边欢快地扭动自己的腰肢,一边用平底锅抛着飞饼,想想这画面都觉得无比的高难度。

还有一年冬天,部门组织团队的中印同事一起去德里的郊区团建。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几位目测体重已经超过140斤的女同事在小巴士座椅之间的过道上,愣是伴着司机的功放音乐热烈起舞。只见这辆小巴士在印度坑坑洼洼的公路上不断地“弹跳”着,我们的“印度女团”在巴士上伴着起伏的节奏,毫无违和感地舞动着;在震天响的印度民族风音乐中,我的耳边仿佛又想起于和伟老师的那句经典台词:接着奏乐,接着舞!

既然说到了印度的歌舞,就不得不提到印度的“国民爱好”,或者叫印度的ABCD:Astrology(星相学),Bollywood(宝莱坞电影),Cricket(板球),Devotion(宗教敬拜)。某种程度上,爱尬舞和爱看歌舞片,本身也是印度国民ABCD的一种延续。这种ABCD糅合了印度多元化的宗教、神话传说、民族自有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元素。

首先是Astrology(星相学)。老一辈中国人喜欢讲属相和生辰八字,而印度人一直对星座及星象相关的理论非常笃信。

类似于中国的算命先生,印度也有占星师;不同的是,中国的算命先生早就在唯物主义价值观下失去了市场,而占星师依然带着他们的星盘和塔罗牌在印度备受尊崇。曾有机构估算,占星在印度的市场规模大约有100亿美元,加上周边的灵修、疗愈和法事,可以达到每年300亿美元。

根据公开报道,印度目前至少有200万占星师和1万家占星培训学校。另外,占星也有“科班”路径:在前科学部长Murali Manohar Joshi的推动下,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占星学本科和硕士学位。想想这些数字,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然后是Bollywood(宝莱坞电影)。这个成熟、优质且巨大的产业,在对外传播和投射上已经可以扮演印度的对外名片了。像印度电影圈的“三大汗”正在中国变得耳熟能详。

老实讲,在度过了最初那种对歌舞片这种表现形式的不适应后,笔者觉得印度电影无论制作的技术手段,还是演员的舞台张力,都具备比肩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水平。而宝莱坞电影中的歌舞片,更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力量与美的和谐感,把这个民族的热情、奔放、富有生命力的特性彰显得淋漓尽致。

再有就是Cricket(板球)。如果从影响力角度讲,印度的板球应该是在ABCD中排名第一。这个由英国殖民者带来的体育游戏,在南亚次大陆生根发芽,并蓬勃生长,如今已经成为和足球、F1、高尔夫并列的最挣钱的经济运动了。

一年一度的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光是冠名权就已经奔着几十亿元人民币的价位绝尘而去了。这个南亚次大陆的第一运动,造就了一长串比肩宝莱坞明星和印度政客的板球巨星,同时演变成次大陆国家之间事关民族颜面的角力场。每每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有板球比赛,小到热身赛,大到世界杯,印度都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壮观景象。打赢了,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打输了,如丧考妣,举国震怒。

最后一个是Devotion(宗教敬拜)。从印度这个国家的形成历史来看,这里杂糅了太多的肤色、语言、宗教、传说和文化习惯。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信徒,这让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目前主流的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结合复杂缤纷的占星,凡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印度人,已经把这种对神明的信仰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记得曾跟几个印度男同事去酒吧喝酒,其中一个那天刚好赶上了自己所信宗教的斋戒日,好家伙一整晚除了喝水,愣是啥都没有碰。这个平时嗜酒成性的印度男人在自己的宗教节日里表现出的虔诚,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直到现在,笔者依然对驻印工作期间的一个细节记忆尤深。有一天,团队里一个印度同事过生日,大家买了一个蛋糕共同庆祝。印度人的生日派对蛋糕都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糊人脸玩闹的。当时一个印度女同事开玩笑般想往一个中方男同事脸上抹蛋糕,说时迟那时快,这位男同事一个闪身躲开了女同事的“袭击”,然后逃也似的离开了开派对的会议室。事后,这位男同事说:“想想她那左手可是抠过屎的。”

左手拿来擦屁股,右手用来吃饭,印度人的这个族群标签可以说“声名远扬”。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试探性地请教过印度同事。当时大家正值酒酣饭饱,情绪高涨,听到这个问题时,几个印度同事不以为意,甚至颇有一些自豪地说,左手伴水擦屁股本身就是一种讲卫生的表现。

在印度人看来,用厕纸来擦屁股,本身纸张的硬度会对肛门造成损害,而纸张上面附着的细菌,也会对肛门造成病菌侵害。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矫情,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印度是全球痔疮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不得不说,这跟印度人用左手伴水而非厕纸来清洁肛门是有密切关系的。

顺着这个话题,当时在场的一位学究式的同事很认真地对笔者讲,在印度的一些宗教的古老传说里,左和右天生就有正邪之别,睡觉朝右属佛,平躺属阿修罗,朝左属魔;在这种左右之别的标准下,左右手本身就有了污秽和圣洁的区别。污秽的左手用来处理一些污秽的事情,比如擦屁股,比如杀生;而圣洁的右手要用来处理一些圣洁的事情,比如宗教仪式时触碰法器,比如吃饭和与人握手。

当然,如果你翻一下印度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观点,你可能会找到更滑稽的理由。在著名问答网站Quora上,对于左手擦屁股的问题,很多印度人给出了各种“无比正当”的理由:“用手不用纸,可以节约纸张,减少树木采伐,多环保啊”,“我们又不缺水,干吗不用水”,凡此种种。虽然这些理由听起来没毛病,但怎么看都像是事后诸葛亮,强行为一个行为的合理化寻找理由。

鉴于此,以后跟印度人握手时,一定要看清楚他伸出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美籍华裔和美籍印裔在硅谷、华尔街等世界主流舞台的竞争和对比,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印度人到了美国,明显比同去的中国人混得更好,佐证的案例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谷歌CEO皮查伊,微软CEO纳德拉;美国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外籍CEO 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

关于印度人为什么在美国混得比华人更好,很多人也“马后炮”地给出了一些原因:天然的英语语言优势;印度人都爱读MBA,擅长向上管理;印度人更团结,喜欢相互提携;印度人嘴皮子功夫了得。

而相对应地,说起去美国的中国人或者是当地华人,永远都是“听话的好学生”“做题家”“好内斗”“英语水平差”等等,一说就是《都挺好》里的苏明哲,这种标签正在变得根深蒂固。

但这个问题,如果换个方向来看,可能会有新的认知: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印度人都留在了美国,而没选择回到祖国呢?印度人才外流如此严重,难道不该是从印度国家和社会的维度去反思的一个问题吗?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曾请教过几位家境不错的印度同事。其中一位女同事,她的哥哥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美国,现在已经拿到了美国的绿卡;而她对美国也是心向往之,每年的度假都要去美国哥哥家溜一圈。在这个上流社会家庭出身的印度姑娘看来,去美国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前景,更优秀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环境,以及更为平等和自由的婚恋关系。

而另一个爸爸是工程承包商的男同事也认为,印度国内本身的环境过于糟糕,好的工作机会过多地集中在国企和政府体制内,私营领域的营商环境非常恶劣。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混口饭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从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的优秀高材生们来说,这样的社会环境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施展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几乎所有的印度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倾向于让自家的孩子去欧美留学,如果能留在欧美定居就更好了。

从这个视角来看,懂技术、会管理、有野心、情商在线的印度人才,非常符合欧美国家对精英的定义,而糟糕的国内环境让很多印度人本能地选择“忘本”。相较之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愈发强大和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的持续提升,回到国内和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本质上已经不是同一个水平层次的人了。

当然,印度一直在不断变得强大。曾有人说,当下的印度就是10到20年前的中国,当下的中国就是10到20年后的印度。有着同样幅员辽阔的国土、同等量级的人口,再加上莫迪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印度似乎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全力奔跑。但,印度本身复杂的国情和政治体制、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以及今非昔比的国际环境,这些本身对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模式和道路都提出了疑问。疫情对于印度的打击和破坏更是显而易见,在当前莫迪政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背景下,印度的发展前景不可避免地要被蒙上一层阴影。

作者|关照资深媒体人

编辑|谢奕秋

排版| GINNY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印度最大 浴场 ,中国游客却不敢下水,看完就走,这是为何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