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现象的思考(韩寒现象案例分析)
韩寒现象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一个节点处,也是相应时代的产物。在如此庞大的时代记忆之中,韩寒名字的涵义或者是为时间抹去,或者是被庸俗化。虽然如此,韩寒的存在曾经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记忆中。
“三重门”是韩寒三部小说的首张“门”,他的作者身份在网络世界里加上了十分独特的意味。彼时,中国的网络尚未形成稳定的模式,所以互联网上的阅读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在进行。更多的读者希望在互联网空间中“寻找自己”,对于韩寒这位容易引领潮流的作者,这是一个好的时机。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媒体的权威性不断受到挑战,韩寒敏锐地感知到了文化的机遇,他也在网络时代成为文化的推手。其创新性的互动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写作模式,通过互联网上的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发布他的个人感悟,也改变了以往读者跟作者之间的界限。
尤其是在大众普遍存在的无知和错乱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人们需要一剂强心剂,需要抱团取暖,韩寒的罕見之勇和聪慧之处正是这时候的读者需要的信仰。他对普通群众的理解和宽容,并不是为了制造流量或者某种奖励,而是恰恰表明了他对于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
然而,韩寒的一些表述中透着盲目乐观和对整个社会的简单价值观,被人们抨击成“韩寒式的洋葱”,做法过于刻意,不少人不认同他的个人作风,指责韩寒的网上文学平台是用来宣扬等的。事实上,如果不把韩寒文学和他的人性化处理的特点结合起来看,仅仅以某一条人所关注的看法去看韩寒,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也不应将韩寒的所有作品解读成一种现象。他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同样有很多人敬佩并喜欢他。这就是网络时代为韩寒提供的特殊氛围,它让信息的传播极大化,同时也让纷杂的社会价值观得到了彰显。当我们谈及韩寒现象时,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网络时代所具备的强劲感染力。既然如此,我们也要抱着开放、自由的态度处理韩寒现象,这样才能更好地接纳韩寒所代表的一些文化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