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甄嬛传里眉庄、甄嬛、陵容、淳儿4人的命运是如何被预言的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如何处理他的老婆和女儿的-在《甄嬛传》中,眉庄、甄嬛、陵容、淳儿4人的命运被预言是在仪式上的。仪式上出现了一个瓷盘,盘上刻有四方形的图案,每个角落里都写着一个女人的名字,这就预示着四人的命运。其中,眉庄的图案是“福”,以其美貌获得荣耀;甄嬛的图案是“权”,以其机智聪明得到力量;陵容的图案是“寿”,以其身份地位而活得长久;淳儿的图案是“财”,以其聪明机智而得到财富。这个预言与四人的经历一一对应,因此也被视为命运的象征。
雍正二年的十月,秋高气爽。
北京城的郊外来了一批声势浩大的车队,车队的最前面是一名骑着紫骝名马,身穿华服的朝廷大员,他就是雍正王朝时期的抚远大将军,官居朝廷太保,加封一等公爵的年羹尧。
当时的北京城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朝廷和地方大员纷纷出城迎接,跪倒在道路两旁向这位皇帝面前的重臣行礼。
没想到,年羹尧面对如此多的高官大员在路边跪迎面无表情,连看都没有看上一眼,径直从他们中间走了过去。
就连前来迎接的皇室贵胄,年羹尧也不过是微微点头,满脸骄横之色。
在雍正皇帝的宠信之下,年羹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在面对皇帝时,年羹尧也肆无忌惮,史书云:“无人臣礼”。
风头无两的年羹尧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短短一年之后,他就从云顶狠狠地跌落下来。
雍正三年,朝廷议政大臣向皇帝上疏,列举了年羹尧92条大罪,其中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其他大小罪行不计其数。
很快,不可一世的年羹尧被抓捕下狱,短短十一天后,年羹尧在狱中被雍正赐死,一代权臣从此烟消云散。
作为朝廷重臣,年羹尧有着庞大的府邸和众多的妻儿家人,那么在他死后,雍正又是如何处理他的妻子和儿女的呢?
年羹尧引起雍正的不满早有预兆。
雍正二年十一月,时任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进京述职,受到雍正皇帝的接见。
君臣相见时,年羹尧自以为在之前的平叛战争中居功至伟,竟然当面向雍正邀功请赏。
雍正虽然答应了年羹尧的请求,却对近臣说道年羹尧“功高自悖”,对他的无礼行为产生了不满。
几个月前,年羹尧曾经弹劾朝廷官员蔡珽贪赃枉法,经过刑部审议,蔡珽原本已经被判“斩监候”。
但雍正却亲自召见了蔡珽,在这次会见中,蔡珽向雍正陈述了自己的冤屈,并揭发了年羹尧的种种不法行为。
这次召见过后,蔡珽从一名死囚犯摇身一变,被雍正提拔为左都御史,身列朝廷一品大员。
种种迹象都表明,年羹尧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但此时年羹尧本人却仍在西北执掌兵权,对自己的险境一无所知。
雍正三年正月,皇帝给几位地方大员伊都立和袁立相等人发去密旨,让他们与年羹尧保持距离,不要过分走近。
这些人都在朝廷做了十几年官,如何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他们纷纷向皇帝上疏,表示自己与年羹尧没有来往,当时的云贵总督高其倬还给皇上奏请,建议将年羹尧调离边陲,削去他的军权。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雍正已经成功分化了朝廷官员和年羹尧的关系,剩下的,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了。
一次节日中,身处西北的年羹尧向雍正上奏了一道贺章,里面把“朝乾夕惕”误写为了“夕惕朝乾”,雍正以此为借口,暗示朝廷官员上书弹劾,一连将年羹尧的官职降了十八级,罚他到杭州看守城门。
雍正三年九月份,看守了几个月城门的年羹尧在一道圣旨下被押往北京,迎接他的是长达三个月的刑部审判。
议政大臣罗列了年羹尧92条大罪,光是死罪就有十几条。年羹尧随即被捕下狱,短短十一天后,年羹尧在狱中被雍正赐死,一度位极人臣的年羹尧就这样如同流星一般陨灭了。
正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切。雍正当年对年羹尧的宠信无人能及,甚至连调动他手下的一个官员都要亲自询问他的意见。而如今,雍正却决意将年羹尧置之死地而后快。
那么,年羹尧死后他的家人下场如何,而这样一位风光一时的辅国重臣又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呢?
年羹尧祖上世代为官,在明朝时就深受朝廷重用。清兵入关后,年家因为出身遭到朝廷清洗,家族一度沦为奴隶。
但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却是一个不世出的英才人物,他靠着参加科举硬是改变了家族的命运,不仅去除了奴籍,还成为了一位不大不小的地方官。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更是官运亨通,从一介秀才一直做到了刑部郎中,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年家从此彻底翻身,成为了北京城的世家大族。
年羹尧身犯92条大罪,被雍正赐死后,按照历史的发展不出意外的话,年家一定会被连根拔起,满门抄斩都不会有人感到惊讶。
但人们想象中的局面并没有发生,除了家产被抄,年家被处死的人只有寥寥几个,全家上下一百七十多口人大部分都逃过了处斩的命运。这是皇帝的仁慈吗?
其实这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她是雍正皇帝身边的贵妃,一直深受皇帝的宠爱。年羹尧一案后,正是年贵妃在皇帝面前求情,保全了家族大多数人的性命。
对于如何处理年羹尧的家人,雍正一度十分苦恼,如果全部释放则难以立威,不能起到震慑朝臣的效果,但若满门抄斩,则不免引来臣民的非议,毕竟年家的妇女和小孩子们又有什么错呢?经过仔细考虑,雍正终于打定了主意。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已经退休,作为一名前朝老臣,雍正并没有过分为难他,只不过是革去了他的头衔和俸禄,让他在家闭门思过。
年羹尧的兄长年希尧也受到了皇帝的宽赦,只是免去官职了事,而且在短短一年之后,年希尧又官复原职,重新当上了工部侍郎。
但年羹尧的儿子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根据史料记载,年羹尧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但临死前只有年熙、年富、年斌等几个儿子年纪较大,其他的儿子都尚在襁褓之中。
年熙是年羹尧的长子,在康熙五十年就考中了举人,后来父亲年羹尧出钱为年熙捐了个“副使”的闲职,到了雍正年间,年熙已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雍正帝曾一度非常喜爱年羹尧的这个长子。年熙从小就身体虚弱,经常生病,雍正还特地找了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给年熙算了一卦。
算命先生给年熙的卦象是“(年羹尧)命中言刑,克长子”,意思是年羹尧将来会有刑法之事,会妨碍到长子年熙。
为了给年熙转运,雍正还亲自做主,把年熙过继给隆科多做继子,还把他改了个名字叫“德柱”。
没想到,算命先生的预言不幸一一言中,年熙在年羹尧出事一年前就发病而亡,没有见到年家一夜败亡的惨状,也不知道这是年熙的幸运还是不幸。
次子年富是年羹尧儿子中下场最惨的一个。
年羹尧在西北掌握大权之时,年富是年羹尧当时唯一成年的儿子。
年富和年羹尧的性格十分相像,为人高调,不知收敛,但在年羹尧的庇护下仍然一路擢升,在年羹尧平叛论功之时,年富已经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职(男爵)。
后来,年富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为年羹尧出谋划策,成为了年羹尧的左膀右臂。
年羹尧最初被贬到杭州看守城门的几个月里,年富一直东奔西走,拜访各路官员,希望他们能上书求情,给年羹尧免罪。
但当时的朝廷百官自顾不暇,雍正要扳倒年羹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谁敢去捋皇帝的虎须?反而把年富的行径一一向雍正作了汇报。
朝堂无情,大抵如此。
雍正知道了年富的所作所为后十分恼怒,认为他“为伊父探听音信,且怨愤见于颜色”,暗中对他起了杀心。
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亲自点名,也将年富处死。而年富也成了年羹尧众多儿子中唯一被判处死刑的一个。
年羹尧死后,雍正曾针对他的儿子下了一道圣旨,称“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配广西云贵边境充军”,而除了病死的长子年熙和处死的次子年富,十五岁以上的儿子就只剩下了年兴和年寿。
年羹尧的其他幼子都被祖父年遐龄和伯父年希尧收养,并没有被雍正赶尽杀绝。
就连被发配充军的年兴和年寿,也只不过在广西边境待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念起年羹尧当年平定边境叛乱的大功,又把在广西充军的年兴和年寿招了回来,同样交给祖父年遐龄照看。
由此可见,雍正并不是一个残忍好杀的皇帝,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能够做到不多杀,不滥杀,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那么年羹尧的妻子又是怎样的下场呢?
年羹尧一共有过两位正妻。
他的第一位妻子是纳兰氏,正是出于清朝大名鼎鼎的纳兰容若家族。
年羹尧青年时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与出身豪门的纳兰氏结合可谓门当户对,羡煞了当时整个京城。
但不幸的是,纳兰氏在两人婚后没多久就生了一场重病,因为医治无效去世了。
随后,年羹尧又娶了第二位妻子觉罗氏。
这位妻子的身世更是不简单,她的父亲是当时的辅国公苏燕,和当时的皇帝同属爱新觉罗一姓,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家贵胄。
年羹尧死后,雍正自然不可能为难这位同室宗亲,让她“遣还母家去”,此后觉罗氏便在娘家度过了余生,历史上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还有一个及笄的女儿。
年羹尧获罪之前,已经和山东孔家定下了一门亲事,准备把女儿嫁给孔毓圻的儿子,孔毓圻是孔子的第六十六代嫡长孙,有着显赫的身世背景,他的儿子也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这本来是一门极为般配的婚事。
但在年羹尧被捕下狱后,孔家唯恐受到牵连,连夜派人退掉了这门亲事,从这以后,年羹尧的女儿虽然没有被降罪,却一直孤独终老,因为谁也不敢冒天地之大不韪去娶一个罪臣的女儿。
虽然年羹尧被列了92条大罪,按理说应是万死难恕,但雍正皇帝却对年羹尧的妻儿老小展现出了极大的仁慈,仅仅处死了他的次子年富。
在这其中,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不但极得雍正的宠爱,还给雍正生下了数个儿女,可谓宠极一时。而年羹尧的家人即是年妃的家人,雍正也不好对他们赶尽杀绝。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政治上的考量。年羹尧作为清朝重臣,在多次战争中领兵出征,镇压了各地的叛军,曾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如果对他的家人痛下杀手,不免会让其他臣子齿冷,生出唇亡齿寒之感。
最重要的因素则是雍正并非残暴好杀之人。虽然雍正经历了皇家惨烈的九子夺嫡之争,不但性格果决,必要时更是能不择手段,将异己坚决铲除。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朝廷的稳定。从这一点看,不得不说雍正帝也有着他宽容仁慈的一面。
但辅佐年羹尧的一众官员却下场凄惨,他身边的谋士汪景祺、邹鲁等人都在年羹尧一案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狼狈为奸的作用,被雍正毫不犹豫地加以处死,另有一大批人被流放充军。他们是这起案件的牺牲品,但却并不无辜。
如果你了解年羹尧最初是多么受到雍正的宠信和喜爱,就会对他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受忌被杀感到疑惑。
早在康熙年间,年羹尧就已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朝堂重臣了。
康熙五十六年时,准格尔部入侵西藏杀掉了西藏的拉藏汗,对清朝的边境产生了重大威胁。
就在百官束手无策的时候,年羹尧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不但提出了征兵备战的一系列建议,还主动请缨前往西藏平叛。
康熙为年羹尧的勇气打动,任命他为四川总督,而年羹尧也果然没让皇帝失望,在后来的平藏事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中,参与夺位的十四皇子在陕西手握重兵,对还没有即位的雍正产生了重大威胁。
这时候又是年羹尧挺身而出,他在陕西总督的职位上控制了十四皇子的军队粮草,让十四皇子有兵而不能用,为雍正成功登基立下了重大功劳。
雍正即位后感念年羹尧的拥立之功,对他加以重赏,不但把“西路军粮饷及地方诸事”交给年羹尧管理,还封他为三等公爵,加太保衔。
雍正即位当年的九月份,青海省的厄鲁特部又发生了叛乱。对于刚刚登基,皇位尚且不稳的雍正来说,这是一件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大事,他急需一位能力出众的将领带兵出征,平定这次叛乱。
这时又是年羹尧挺身而出,他率领清兵亲上前线,在西宁一带与叛军交战。
双方经过四个月的大战,年羹尧将叛军彻底击溃。捷报传到北京后,雍正皇帝“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评年为首功,加封一等公爵,赏赐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就连年羹尧的父亲兄弟,乃至家里的奴仆婢女都被皇上大加封赏,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时的年大将军已经是威震朝廷,功盖天下了。在议事时,雍正每次下决定前都要询问年羹尧的意见,不仅号召大臣们向年羹尧学习,还经常把年羹尧拉到自己的寝宫密谈。
而在年羹尧的妹妹成为雍正的贵妃之后,君臣二人又成为了姑舅亲家,此时的年羹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皇亲国戚见了他都要笑脸相迎,丝毫不敢露出不敬之色。要知道,年羹尧可是汉族人,后来才改隶汉军“镶黄旗”,这在看重出身的清朝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正所谓“阴阳之道,盛极必衰”,年羹尧位极人臣的时候,就是他败亡之路的开始。
如果一个人正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还能时刻保持清醒和谦逊,那么这种人不是至圣,就是大贤。
显然,年羹尧不是这种人。
辉煌的功绩和皇帝的宠信逐渐冲昏了年羹尧的头脑,他一天天变得蛮横自大起来。
在给平级的将军通信时,他发去的函件不是表示地位相等的“咨文”,而是用的令谕。在陕西负责保家卫国的精英战士,被他当做自己的仪仗队和仆从一样使唤。
更耸人听闻的是,即便是朝廷钦封的蒙古诸王和前来劳军的中央大员,见到年羹尧时必须下跪,而他送给下属的物事则称为“赐”,接见部下时称为“引见”,要知道,这些都是臣子觐见皇帝时才会用到的礼节。
年羹尧虽然身处国家边境,但他的所作所为还是被有心之人告发给了皇帝。
雍正大为恼怒,身为臣子却用着皇帝的礼节,你年羹尧到底想干什么!
尽管如此,雍正还是念他立有大功,曾几次私下给他去信,忠告他收敛一点。没想到,年羹尧非但没有领会皇帝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即便在进京面见皇帝时,也大摇大摆地“箕踞而坐,无人臣礼”。
交横跋扈的年羹尧最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他在朝堂被日渐孤立,最后一朝下狱,曾经不可一世的年大将军最后落得了惨死狱中的可悲下场
从很大程度上讲,年羹尧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雍正皇帝并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当年夺嫡之时,雍正的处境一度十分艰难,大部分都不看好他能最终取胜。
而在他登上皇位之后,当初追随他的那批人无一例外都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和赏赐。年羹尧既有拥立之功,又平定了边境之乱,本应有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却日益骄纵,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这种下场正是他所应得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泱泱华夏人才辈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