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四大名著人物评价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四大名著人物评价的知识,包括和古稀配对名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四大名著人物评价四大名著人物评价《红楼梦》: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读者一闭上眼睛,这个人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烃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她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且与宝玉后来得到的一只金麒麟又恰恰是一雌一雄,成双配对,——用脂砚斋的话说,这是作者用绘画的"间色法",隐然又写一"金玉良缘"——这种像征意义使她若即若离地卷进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中。因而使这个悲剧更加曲折动人。由此可知,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对表现全书主体题、深化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依靠婶母过活。然而,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
只有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像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像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像更加鲜明。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抚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且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v。为此得罪了期五,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幼稚。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庭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竞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芦雪庭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犯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快鹿肉的功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
这是画,这是诗,是诗情画意化的史湘云。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然而,遗憾的是,在最终完成史湘云这个人物塑造之前,曹雪芹过早地死去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史湘云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物,她的性格和形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书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脂批有"卫若兰射圃"的提示;特别是有关她的判词和曲子中,我们大致知道她的命运和归宿;她写的一些诗词里,也屡屡有所流露和暗示。红学家的一般看法是:史湘云后与卫若兰结婚,她对自己的"苏貌仙郎"和婚后的幸福生活十分满意。但好景不长,由喜转悲,最后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归入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
《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吴承恩成了最后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00回,41个故事。
有赞誉道:“《西游》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书,一部妙文”“其思想之宏阔奇伟,实令人叹服。”鲁迅亦曾道:“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西游记》中最迷人的人物当属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是那么的率性而为,至情至性和无拘无束,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自由和顽皮的部分,也成为了无数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西行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以及一路上的神奇怪异,动人心魄的神魔冲突,以反映取经过程中遭受的磨难和极致的艰辛。“真经”已成了“成功”和“目标”的象征。人们关注着“八十一难”的过程,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磨折与“历经磨难,终成正果”的中国式心灵开始了共同的脉动。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打开《红楼梦》,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它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由于《红楼梦》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金圣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108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通过他们的语言,无不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含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
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年来,各门类艺术家永远怀着狂热的心境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巨大的内容。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古今英雄,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军事史上,有两个最光辉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是诸侯割据,天下大乱的时代。在那场三国鼎立的战争角逐中,风起云涌,涌现出一大批能军治国的人才,乱世奸雄曹操、料事如神、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云长等,都是风云际遇,大显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史迹。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斗争为主要题材,将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等丰富资料,经熔合裁剪、重新创造,撰成了规模宏大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本奇书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生动的再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整整一个世纪(184~28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构思之雄伟、活动场面之广阔、人物形象之鲜明、艺术水准之高、在世界古典小说中均无以伦比。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芥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是何等的豪情,又是何等的惬意。读三国,研究三国可谓受益良多。三国可以治国,可以明世,可以修身,可以知兵法,可以知仁义,可以经商,可以体道,可以学诗作赋,可以善辩,可以明历史之潮流…
关于四大名著人物评价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