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儿子的老婆怎样称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家庭称谓计算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计算机又称电脑儿子的老婆怎样称呼为什么计算机又称电脑英文名称:computer
电脑的组成部分
一、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二、硬件部分包括:机箱(电源、硬盘、内存、主板、cpu、光驱、声卡、网卡、显卡)显示器、键盘、鼠标。(另可配有音箱等。)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所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由数据为核心的研究称信息技术。
计算机种类繁多。实际来看,计算机总体上是处理信息的工具。根据图灵机理论,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计算机应当能够完成任何其它计算机能做的事情。因此,只要不考虑时间和存储因素,从个人数码助理(PDA)到超级计算机都应该可以完成同样的作业。即是说,即使是设计完全相同的计算机,只要经过相应改装,就应该可以被用于从公司薪金管理到无人驾驶飞船操控在内的各种任务。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下一代计算机总是在性能上能够显著地超过其前一代,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作“摩尔定律”。
计算机在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计算机的体积足有一间房屋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计算机可能比一副扑克牌还小。当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体积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为特别的科学计算或面向大型组织的事务处理需求服务。比较小的,为个人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我们今天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一词时通常也是指此。不过,现在计算机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却是嵌入式的。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相对简单,体积小,并被用来控制其它设备—无论是飞机,工业机器人还是数码相机。
上述对于电子计算机的定义包括了许多能计算或是只有有限功能的特定用途的设备。然而当说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只要给予正确的指示,任何一台电子计算机都可以模拟其他任何计算机的行为(只受限于电子计算机本身的存储容量和执行的速度)。据此,现代电子计算机相对于早期的电子计算机也被称为通用型电子计算机。
历史
(注意: ENIAC并不是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参考了阿塔纳索夫(Altanasoft)的"ABC机(Altanasoft Berry Computer,<电脑爱好者>的漫画把它戏称为"Altanasoft Berry CFan")"的设计."ABC机"在70年代被认证为是真正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ENIAC则是参考了它的设计.)
ENIAC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来,计算机的英文原词“computer”是指从事数据计算的人。而他们往往都需要借助某些机械计算设备或模拟计算机。这些早期计算设备的祖先包括有算盘,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腊人用于计算行星移动的安提基特拉机制。随着中世纪末期欧洲数学与工程学的再次繁荣,1623年由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制出了欧洲第一台计算设备,这是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使用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在WILLIAM Oughtred计算尺的基础上,将计算尺加以改进,能进行八位计算。还卖出了许多制品,成为当时一种时髦的商品。
1801年,Joseph Marie Jacquard对织布机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其中他使用了一系列打孔的纸卡片来作为编织复杂图案的程序。Jacquard式织布机,尽管并不被认为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但是它的出现确实是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19世纪前期,巴比奇.查尔斯(Babbage Charles)1792-1871英国数学家和分析仪发明者,他依据的原理与现代数字计算器的原理相似。是构想和设计一台完全可编程计算机的第一人,当时是1820年。但由于技术条件,经费限制,以及无法忍耐对设计不停的修补,这台计算机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未能问世。约到19世纪晚期,许多后来被证明对计算机科学有着重大意义的技术相继出现,包括打孔卡片以及真空管。Hermann Hollerith设计了一台制表用的机器,就实现了应用打孔卡片的大规模自动数据处理。
在20世纪前半叶,为了迎合科学计算的需要,许许多多单一用途的并不断深化复杂的模拟计算机被研制出来。这些计算机都是用它们所针对的特定问题的机械或电子模型作为计算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计算机的性能逐渐强大并且通用性得到提升,现代计算机的关键特色被不断地加入进来。
1937年由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了他的伟大论文《对继电器和开关电路中的符号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他向人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开关来实现逻辑和数学运算。此后,他通过研究Vannevar Bush的微分模拟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想法。这是一个标志着二进制电子电路设计和逻辑门应用开始的重要时刻,而作为这些关键思想诞生的先驱,应当包括:Almon Strowger,他为一个含有逻辑门电路的设备申请了专利;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请含有逻辑门的电路设备;Lee De Forest,于1907年他用真空管代替了继电器。
Commodore公司在20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Amiga 500电脑沿着这样一条上下求索的漫漫长途去定义所谓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可谓相当困难。1941年5月12日,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机电共享设备“Z3”,这是第一台具有自动二进制数学计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编程功能的计算机,但还不是“电子”计算机。此外,其他值得注意的成就主要有:1941年夏天诞生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真空管计算器,二进制数值,可复用内存;在英国于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计算机(Colossus computer),尽管编程能力极其有限,但是它的的确确告诉了人们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赖又能实现电气化的再编程;哈佛大学的Harvard Mark I;以及基于二进制的“埃尼阿克”(ENIAC,1944年),这是第一台通用意图的计算机,但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
开发埃尼阿克的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并最终呈现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冯·诺伊曼结构(程序存储体系结构)。这个体系是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20世纪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于此一体系的计算机开始被研制,其中以英国最早。尽管第一台研制完成并投入运转的是“小规模实验机”(Small-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开发出来的实用机很可能是EDSAC。
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居于统治地位。1958年 9月12日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创始人)的领导下,发明了集成电路。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到了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将其取而代之。晶体管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价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这使得它们可以被商品化生产。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到了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生产成本,计算机也从此开始走向千家万户。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1976年Stephen Wozinak(史提芬沃兹奈克)和Stephen Jobs(史蒂夫乔布斯)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Apple I计算机。1977年5月 Apple II型计算机发布。1979年6月1日 INTEL发布了8位元的8088微处理器。
1982年,微型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1982年1月Commodore 64计算机发布,价格:595美元。 1982年2月80286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并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16M内存。支持1G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万条指令,集成了134000个晶体管。
1990年11月:第一代MPC(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及一个光驱,至少150 KB/sec的传输率。1994年10月10日 Intel发布75 MHz Pentium处理器。1995年11月1日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1997年1月8日Intel发布Pentium MMX。对游戏和多媒体功能进行了增强。
此后计算机的变化日新月异,1965年发表的摩尔定律发表不断被应证,预测在未来10~15年仍依然适用。
后面还有很多http://baike.baidu/view/2358.html?wtp=tt
儿子的老婆怎样称呼“媳妇”
一词出现很晚,在宋代以前一般写为“息妇”。古人称亲生子女为息,西汉刘向《触龙说赵太后》“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以及唐代张籍《董公诗》“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中“息”都是此意,而“息子”、“息男”都是指亲生儿子,“息女”则指亲生女儿,
宋代《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有记载:“隽问畅曰:卿有儿死不?畅曰:有息子涵,年十五而亡。”其中“息子”就是亲生儿子之意。
“息妇”一词当与“息子”相对应,妇本指已婚的女子,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尔雅》解释“子之妻曰妇”,是以“息妇”就是儿子之妻,
比如北宋张师正《括异志·孙翰林》有“乃召子妇诘之,云:老妪言来日郎君欲就息妇房中宴饮,方责其妄语,即便走出。”
“媳”字的出现较晚,《说文解字》并无提及此字,推测“媳”字应在汉代之后出现,“媳妇”一词则最早出现于《旧五代史·卷八十六(晋书)》“《契丹国志》载皇太后降表云:晋室皇太后媳妇李氏妾言”,宋代开始,“媳妇”一词多见于各类文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就有记载:“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
现在大部分地方习惯称呼中“媳妇”仍是指“儿媳”,就是儿子的妻子,而弟媳、侄媳、孙媳等则分别指弟弟、侄子、孙子等的妻子,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媳妇也特指儿子的妻子。虽然也有一些地方称自己妻子为“媳妇”的,但这只能代表当地,我们可以尊重当地习惯称呼,但绝不能随意推广开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而在广东,三大方言都很少直接用“媳妇”一词,粤语的“新抱”、潮州话的“新捕”、客家话的“心舅”都指儿子之妻,这三个词用各自的方言读出来,居然很是接近,六甲番人推测是否都来自古代“新妇”一词,此是题外话。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